Friday, 24 June 2011

两本童书

六月五日,在Bertam Valley的下乡闭幕圆满结束之后,我就马不停蹄地赶过去KL。让SWEEP(SocialWork Explosure&Embracement Programme)紧接在下乡之后是我原定的计划。由于两项活动的意义都对我很重要,于是我决定这三个星期都不回家了。
也许,我太高估我自己的能力了。
十天的下乡活动结束之后,加上星期日那天巴士Delayed折腾了一整天,我感到体力快耗尽了。在SWEEP经历语言上的转变,和不断地与不同的群体接触,还有一堆让人脑抽筋的新资讯。一个星期下来,我觉得我快不行了,身心皆疲惫。
好不容易熬到让人充满期盼的星期天。这一天没有被安排任何流程,让我们自由出外去放松心情,还可以选择到不同堂会去参加主日崇拜。大部分的朋友都决定到KLCC去逛逛。至于我呢,当然是不会错过位置就在KLGH对面的尊孔独中举办的基督教书展啦!
于是我和三位大姐姐们大概在上午十一时就往书展里钻。书展其实没有很大型,可还是值得看。其实我并没有很想看特定的什么书,纯粹想逛逛,让脑袋放空。以当时我的状态而言,根本没有办法让思绪安静下来,好好看一本书,更别提去思考那些内容。
可是,出于习惯,我还是有股买书的冲动。“现在不想看,买回家慢慢看吧!”我总是这么想。我在其中一个摊位看见几本Philip YanceyManning的书,看看简介好像很不错。这时老板娘走过来对我说,这些书只卖半价。我看看标价,心动了一下,每本大概只卖马币十五令吉呢!
可以考虑再回来看看。我算算手上的筹码,不敢轻举妄动。接下来我看见绘图本。上次爱灵推荐过我,我觉得还不错看,于是我选了一本,倚在墙上翻着看。
逛了一大圈之后,我还是作不了决定,最后再回到刚才的书摊去。咦?我要的书竟然经卖完了。突然很失望,有人捷足先登了,感觉被人剥夺了我选择的权利。哀
好吧!既然这样我就从绘图本着手咯。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也是好事。我拿起同一本书,书名是《有点样子》,这次我决定放松心情,不急不缓地用心把故事再看一遍。果然有意思,内容打动了我,很符合我当时的心情。


故事是关于一个喜欢画画的男孩,因为哥哥一次的嘲笑,使他原本无忧无虑的画画,变成了痛苦的挣扎。他不快乐,因为无论多努力,画什么都不像。于是他放弃了。直到有一天,他的妹妹捡起一团被他揉掉的画纸,他才发现妹妹房间墙上贴满了所有被他丢弃、皱巴巴的画。她最喜欢的,就是当时哥哥取笑他的那幅画。从此他改变心境,流畅的线条像泉水般涌流,他不再担心。用自己的方式去画
无法在这里表达当时的感动
当我作决定要利用假期的时间出来参加一连串的活动时,没有人质疑过我,因为我认为对的事不需要询问任何人的意见。结果我自己搞砸了,在下乡没有很多的付出,为了保留体力;在SWEEP的状态却很不理想,学习的心志很薄弱,知觉很麻木,感觉做任何事都很不像样。我问自己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动机是什么?当初想要学习的的又是什么?在SWEEP的第一个星期,心情一直很低落、很沮丧。是我当初没有顾虑太多,没有准备好,也没有足够的休息就来参加SWEEP。觉得自己的态度很肤浅。
也许我当前最需要的就是改变心境
毕竟我还有一个星期的机会好好学习啊
我决定把它买下。付钱时,那位年轻又漂亮的老板娘和我聊了起来。我与她分享接触绘图本的经历。其实我之前对绘图本一概的认知就是“童书”,也就是只有儿童会看的书(就是很幼稚)。是爱灵改变了我的想法,童书对我们也是可以很有启发性的。简单的图和文字其实更容易传达信息。我常常有个错误的想法就是,要看很多很深奥的书才懂很多道理。其实上帝也透过不同的方式对我们说话。
她认同我的说法,让我坐下来,拿了几本好看的让我慢慢欣赏。这回我看得掉眼泪了,久久不能自己。我想起了妈妈,还有我和天父的关系。也许现阶段的我真的搞不懂,出于什么理由我对社工有负担,却又很懦弱。可是我也明白到最后我不会失去一切,因为上帝与我同在。《白菜夫人怕虫虫》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去切入。每次看都有领受,难怪是日本孩子被选定的图书。当然它无法取代其他使我灵命成长的书,可是发掘了童书的宝藏带给我安慰。


今天的收获太丰富了。我又决定买下了它。这时,漂亮的摊主静悄悄地多塞了一本绘图本给我,原来是没有被我青睐的一本。“姐妹,这是我送你的,我真的很推荐你也看这本。”我好惊喜,连忙跟她道谢。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交流,换来一个有诚意的赠本。
接下来的那个星期,我的状态好多了。多亏绘图本帮助我的启示。下回低潮期时,当任何读物都消化不了,不如尝试仔细去看一本童书,会让你有全新的看见。

Thursday, 23 June 2011

恩惠满溢

上回说到我们在下乡期间受到英雄般的接待,故事当然还没结束
就在大伙儿回到USM为准备下乡进行密集的沙盘演练的第二天,团长PY接到来自村长的电话。接着,我们就被召集开紧急会议。对我和其他几位团员而言,这是出乎意料的坏消息:我们在下乡期间将不会有各自的领养家庭。我个人比较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这可是下乡的重头戏呢!没有领养家庭,我们去下乡还有特别意义吗?还有人会欢迎我们、支持我们的活动吗?我实在是不够乐观。
村长亲自为我们安排了住宿。我们三十六位下乡人将会住在一起(当然,男女分开)。至于膳食,当然也是村长负责。我抱着不敢奢望的心情,和大家一起去下乡。
抵达下车后,我们先把行李搬到一栋三层楼独立式店屋的底层,然后再步行到不远处一家古早味的咖啡店去享用午餐,这也是接下来一个星期为我们提供午餐和晚餐的地方。其实它的店面还是照常营业的,只是每次我们抵达时,客人都必须“识趣”地离开,好空出桌椅给我们。我们的面子可真大呢!Uncle们都要让我们三分。用餐方式是自助式的,Aunty每天会为我们准备大概十道各式的菜色,而且是天天更新。分量也是让我们自己决定的,可以自行添饭添菜。所以呢,有些男生每餐的分量堆起来十足像Ais Kacang,完全不必和Aunty客气。坦白说嘛!我也不落人后,每道菜看起来都很美味、很想吃,要做选择实在头疼,干脆都给自己取一点吧!所以每次开饭都有四至五道菜色送饭,胃口特好。Aunty的厨艺真不赖,我们在那里从来都不缺粮。
午餐后,正式踏入我们的三层楼洋房。这栋房子是属于光昌Uncle的,在村长要求下愿意让出成为我们三十六人借宿之暖巢。房子刚建好,所有家具、设备都是新的。我们背着各自的行李跟着uncle走上楼去。男生们住在二楼,一个非常宽敞的空间,墙上漆上明亮的苹果绿,备有一个空间也不小的洗手间。
女生跟着uncle走到顶楼去。三楼有四间卧室,一个算宽敞的客厅,还有一个设备蛮齐全的厨房。每间卧室的洗手间都有热水器。至于没有带上sleeping bag的团员们,uncle还悉心地为他们准备了mattress、床单、充气床,连抱枕都有!天啊!简直比酒店的招待更贴心,而且是免费的。要我们不feel at home都很困难。
我们打开窗户,冷空气吹进屋里,大家不顾仪态的躺在客厅的地板上,凉凉的,慵懒的下午,感觉就像在度假。Uncle为我们示范如何添水到过滤器,确保我们有足够的温水供应。兴昌uncle的声音让人印象深刻,声如其人有气魄,非常豪爽。(他在我们入住之后把钥匙交给我们后从不会突击检查,一点也不担心我们弄脏他的洋楼,或弄坏他的新电器)。我们可是洋楼建成后的第一批住户呢!uncle的语气听起来让我们觉得很荣幸,而且他很欢迎我们。
第一天晚上,不知情的我们同时让四部热水器操作,结果电流无法负荷导致停电了。当时接近凌晨一点,uncle还特意赶过来给我们送多部LED电筒。太令人动容了,uncle似乎担心怠慢了我们这些客人。
说到这里,我觉得体验到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起初获晓没有领养家庭的失望、埋怨,直到住进来后对村长和光昌uncle的感激,真觉得自己不配受到这般好的接待,毕竟我们是来下乡服务的呀!怎么感觉是别人在服侍我们这些大少爷大小姐们呢?
大伙儿住在一起最大的便利就是可以讨论事情。底层的白色人造皮革沙发是很理想的位置,累了还可以躺下休息。住在那么好的环境真的很值得感恩,我每晚都有很好的睡眠,窝在温暖的sleeping bag安稳地睡到早晨。(对于每天熬夜干活的伙伴们,辛苦你们啦,我知道我很贪睡,因为睡眠不足我会抓狂的
在吃的方面当然还少不了要感激Bertam Valley 村的家长们,尤其是妇女组的阿姨们。之前就听闻YS学姐上次他们下乡期间不断有热心的家长和村民给他们送来食物、水果、凉茶等等的。我一直觉得不可思议,现在我又亲身体验那源源不绝又丰盛的接待了。
如果我们在当地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活动、所付出的可以被衡量,我想他们回报我们的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们该得到的。一箱接一箱的Cherry Tomato、一盒又一盒的新鲜草莓、两大包的柳橙、香甜又饱美的玉蜀黍还有村长带我们去参观葡萄园后买下好几大串的葡萄等,这些适合在气候寒冷的金马伦生长,且市价不便宜的土产,他们都毫不吝啬的让我们尽情的享用。
这样的感觉,让我想起圣经里的玛瑙:人不必费劳力去争取,而且好像取之不尽。(注:在旧约里,当摩西带以色列人出埃及到迦南地的路上,上帝从天上降下玛瑙给他们充饥,不至于饿死)。我知道这样比喻有点夸张,可是真的深切感受到村民们那满溢的恩惠。
很怀念在那些冷冷的夜晚,活动后大伙儿从小学步行回到洋楼里,围在小小的饭桌上,每人手上握住一杯暖暖的MiloNescafe,沾着饼干,吃着海绵蛋糕当宵夜的时光。屋外是摄氏十多度的寒冷,屋内大家聚在一块却是温暖非常。我们在Bertam Valley的那个星期根本不必忧愁粮食不足够的问题,相反地,我们几乎忘了饥饿的感觉,还在想如何处理吃不完的食物。这都要归功于村长为我们提供的午餐、晚餐和妇女组的Baby阿姨给我们送来的干粮。当然不会忘了体贴的WL姐姐为我们准备的早餐面汤,红豆汤,巧克力cornflake等。好啦!大家不要否认啦,我们有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吃东西!!!(御寒嘛
大伙儿站在HILUX的开篷后座车厢上,双手握住着安全围栏,浩浩荡荡在路上兜风也是我们在金马伦独一无二的乡区体验。我们三辆车一起出发时,还兴奋地在车上对村民们挥挥手呢!真的是把自己当英雄了,呵呵。我想大家都忘不了驱车在颠簸、倾斜的高原上飞驶的刺激感吧!做这么有一定危险性的驾驶,看起来对叉烧uncle不是大挑战,我们也对他的驾驶技术有信心。还要感激司机大叔们愿意花时间和精神陪我们到处去逛,在瀑布边等我们戏水
离别的前一晚,妇女组还以火锅大餐来送别我们(不必汗流浃背吃火锅,是我最爱的事)。大家在接得长长的桌上闹哄哄的吃火锅,感觉就像一个大家庭在过新春吃团圆饭。
这一切体验,是任何人自费到金马伦去旅游都买不到的(不是在炫耀哦!)。只能说很宝贵,只属于我们下乡人的回忆。生活在气候寒冷的金马伦一个星期,却体验到这里浓浓的人情味和热情的接待,真叫人备感温暖。
话说回来,我们顶着“振兴教育”的任务而聚集在一起,从全马各地来到这里,又和小朋友们打成一片,家长们当然对我们有好的印象,以他们最好的回报我们。我们也很努力地尽力发挥我们的影响力。只是我想说的是,不要忘记对义弟义妹们的承诺,不要忘记他们对我们的期待。
莫忘别人对我们的恩惠,也莫忘要对别人吝啬我们的恩惠

Wednesday, 22 June 2011

H.E.R.O 你是我的HERO!!!

这是槟城理大下乡服务团第十五团在Bertam Valley的小学营主题曲,很有Ohm,小朋友也喜欢跟着我们一起跳。
可是我要说的是这里的部分村民真的把我们当英雄般来接待哟!
一切先从遇见俐轩的妈咪开始。五月二十八日早晨,我们再一次分组到不同的村去宣传。话说我们的组就来到了D村。早晨到村民的家去做亲善拜访的确是有点不明智。别忘了这里可是金马伦呢!这个黄金时段大家当然都到菜园里干活去了。我们走访了很多家,吃了不少“闭门羹”。
我们浩浩荡荡七人行来到了一家大门紧锁的独立式洋房,WS按了按门铃,我其实不抱太大期望,心想大概又是没有人接应了。这时,有把稚气可爱的声音从屋里的窗传来:“你们来找谁啊?”我们太高兴了,这家有小孩子呢!于是我们赶快回话:“小朋友,妈咪在家吗?”。“妈咪!有人来找你啊!”我们都笑了,这把童音实在太可爱了!
电动大门徐徐被打开,我们走进洋房里。女主人从厚重的木门后探出身体来,脸上挂着笑容迎接我们。她的脸蛋白里透红,是典型的金马伦妇人,气质大方又不失友善,看起来就是一位贤妻良母。而刚才对我们喊话的小娃娃,此刻正趴在玻璃窗上以天真无邪的眼神看着我们这群大哥哥大姐姐们。呵呵,这画面太有趣了!
我不禁蹲下来逗逗小俐轩,和她说话。她一点也不害怕我这个陌生人。其他人则向妇人道明我们的来意。“这孩子很爱上学,每到周日假期她都很失望的,因为她没办法和她的同学见面。”可是小俐轩只有四岁半,恐怕没办法参加我们的安亲班,而她的妹妹只有两岁半。太可惜了。“没关系,阿姨,请你们一家人出席我们的开幕礼吧!”妇人很欣然地答应了。她说很高兴见到我们这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来到这里给小朋友办活动。“欢迎你们哦!你们年轻人就是有能力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呵呵,我都不年轻了,要待在家照顾孩子们。现在是你们的时代咯。加油,我支持你们。”
阿姨你这番话给了我们下乡人很大的鼓励。其实你一点也不老啦!我说你们这些家庭主妇才伟大呢!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家庭,让孩子还年幼时就感受父母的爱,你们才是爱的教育的源头呢!
妇人遵守诺言了,开幕当晚和丈夫及两位可爱的女儿坐在观众席的最后一排。我在流程表接近尾声时才发现他们。我走过去和他们打招呼,妇人还记得我。她再次对我说了早晨那番话,提醒我要趁年轻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服务社会、回馈社会。这不就是下乡团一直提倡的概念吗?可见大专生的型象还是给人带来期望的。
我有幸和他们一家来张合照,T说很温馨,像我的领养家庭。(PS:请问有谁知道这张照片在哪部相机吗?Wanted!!!)。之后我再也没有机会看见小俐轩和她的妈咪了(也许回乡有机会再见面),可是我会牢记我的“领养母亲”对我们的期望哦!

施比受更有福

六月四日,槟城理大下乡服务团第十五团闭幕的大日子,大伙儿集合在礼堂彩排闭幕流程。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排练,这是闭幕前三小时的最后冲刺,大家坐着看司仪练习台词,说不上很专心可是也不敢掉以轻心。
这时,Tilagavathi拉着她的妈妈,Bertam Valley小学的看护,害羞地站在礼堂后门看着我们。大家都不以为意,因为从我们抵达那天开始她们母女俩就喜欢坐在观众席看我们排练。她们听不懂华语,Tilagavathi自然也没办法参加我们带来的一系列活动,如:小学营,安亲班等等。可是她们要算我们的“忠实粉丝”吧!而且要不是看护她配合把钥匙交给我们,帮我们处理活动后留下来的杂物,一切也不会那么顺利。
犹豫了片刻,在母亲的鼓励下,Tilagavathi终于鼓起勇气独自走向我们。她身上穿着浅蓝色的连身裙,头发系上同色的发束,看起来比之前开朗。Tilagavathi手上提着一大包糖果,从最后一行的座位开始派糖果给我们这群大哥哥大姐姐们。她腼腆地不发一声,稍微低着头地把糖果分给我们每人三颗。大家接到糖果之后都对她说声谢谢,有些人则拒绝了她的一片善意,可是我发现她的脸上还是挂着笑容的。
当她来到我的面前时,我用双手接过糖果,对她道谢,并冲她一个友善的微笑。我很快就撕开一个把糖果吃了,对于当时又开始有倦意的我来说,这就如及时甘露吧!可是,没有人问起她为什么要送我们糖果也许这是给我们送别的小小礼物吧!提着还剩下半包塑料袋的糖果,Tilagavathi默默地牵着妈妈离开我们当中。
闭幕典礼结束之后,在校门口和我那有一点任性的小义妹道别。一转身发现Tilagavathi就在一旁帮她母亲浇花。我从包里拿出一个小玩意送给她当作纪念,这时我才问起她的名字。她有点受宠若惊地把礼物接过。我再次对她微笑,可是没有和她再多谈就转身走上楼去。
礼堂里,下乡活动结束后的大家都显得很轻松。有人更拿起麦克风在唱歌,有人在和义弟义妹聊天。我和几位余兴未尽的伙伴则跳起hero舞来。没有人注意到Tilagavathi再一次默默站在门外看着我们。
这时,团长PY用麦克风对大家说今天是一位小女孩的生日,并对门外的Tilagavathi招招手让她进来我们当中。大家一面打拍子一面对她唱着生日歌,她看起来是吓呆了,不好意思地坐在椅子上。我连忙走上前去拍拍她的肩膀,给她一些鼓励。我也感觉出乎意料,从来没有想过也没有问过今天是她的生日。
唱完歌后大家继续忙各自的。我尝试以马来语和她谈话,并和她索取了电话号码。团长和副团长最后决定把礼篮里的布丁送她,她看起来感激不已,跑下楼去回到妈妈那里。

大伙儿收拾好一切准备离开Bertam Valley小学时,我发现Tilagavathi手上拿着两份用碎花图案包装的礼物在等我们。她把其中一份给了我,另一份给了N。这回换我受宠若惊了。小女孩,今天是你的生日啊!为什么反而是你不停地主动送我们礼物呢?
小女孩送我的草莓便条夹颜色鲜艳

她感动了我。其实我送她的只不过是廉价的小文具,而且是当时我送其他小朋友后仅剩的小礼物,并不是特意为她挑的。她却那么感恩,还回送我更贵的礼物。(那可爱的草莓便条夹,看起来应该是她会很珍惜的玩意吧!)我没接触过其他印裔孩子,不清楚他们是否都会在生日当天主动先把礼物送人。可是我认为Tilagavathi是想把生日的喜悦与我们一起分享,所以请大家吃糖果。这也许就是施比受更有福吧!小小年纪就会有这样的想法(不排除是家长的教导),对我而言是一种鼓励。
一直以来,在与人相处方面,尤其是相聚又离别,我都是患得患失的:害怕时间和距离会冲淡感情,害怕别人会忘记我,害怕是我自己先不愿意主动去联络朋友,害怕离别的感觉可是如果对别人做的,像这小女孩一样,出于真心,不管别人怎么想,也没有刻意去奢望谁会记住她,这样是不是洒脱一些?
珍惜在一起互相学习的时间,珍惜爱,珍惜你的礼物
我把它放在书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