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SWEEP Sense Moment.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SWEEP Sense Moment.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26 December 2012

圣诞节省思--整装待发

本来,我连行李也收拾好,准备回家度过圣诞节了。虽然家人都不是基督徒,不过,圣诞对我的意义是很大的--关于我生命的转变。至少,我还是希望见到爱灵和教会的弟兄姐妹的。

无论如何,我还是最后一刻决定留下来了。这个圣诞节,没有教会,没有节庆的一天。话说回来,最失望的就是妈妈。我忘了告诉她,我改变主意了。她打给我的时候是中午十二点,我竟然还在睡觉。她说连汤也煮好给我等我回家了。我想到她那只受伤的手臂,还期待着我回家,就眼泪在打转。为何FYP,赚钱,陪学生训练,买相机等等成为了我不回家的理由?(为何不是念书>.<)圣诞节你也那么restless?!

不过,我想,考虑到我回家也会坐不定,我合理化了不回家的理由。可是,我合理化不了圣诞也无法安宁的理由。

可是,我感恩的是,我的心不像以往那样的空虚,那种没有平安喜乐的空。因为,很多爱我的人主动献上祝福和“安慰”,比如Fong Wan, Debra和Derek。当他们知道我没有回家,都鼓励我,提醒着我圣诞的意义,让我很窝心。还有,那天晚上我Edit了Lifesaving的照片放在Group里,算是为大家做一些事,自娱娱人吧?我还记得,Bronze Medallion Test结束以后我突然无法释怀,我害怕去适应Study Week乖乖念书的日子,这么大的转变(想象一下我整个学期忙Lifesaving活动、教游泳、搞小组日子都是怎么过的),突然这一切就那么结束了,我真的好不舍。  


《恶整+搞笑故事系列1-学生篇》






2012 Lifesaving Bronze Medallion 学生之全家福

星期六傍晚,我一个人教游泳过后闷闷不乐的,看见刚好也结束了游泳班的SweCheng一个人默默在踢水还不回家,就主动约他过来一面踢水一面聊。我和他分享了很多,关于当Instructor的心情:从一开始的挣扎要不要担当这个责任,到报名人数像洪水般涌进来,到后来我们发现应付不来,直到我们看见坚持到最后留下来的精英们(其实是敢死队,像我当年那样),然后救兵就来了(协助我这个办事不利的Instructor小姐),然后不断鼓励学生,也不断坚定我不放弃的信念,终于这一天到来了,他们顺利“毕业”了--结果无法离场的人是我。

我也向SC坦白说我对他的看法。我们三位Instructor一开始的合作的确是有点不愉快的,主要是我认为他们俩比我有经验,可是遇上人手不足、学生不会游泳的问题他们竟然也和我一样束手无策,而且我看JS也没有心去想对策来应对,这是我最不满意的部分。我当时真是急死了,整个corps未来的“复兴”的担子好像就落在我的身上。直到伟祥出现了,给我们开路,接下来的日子才比较明朗。后来,我渐渐发现按照时间表其实还不至于会不够时间,所以计划就慢慢稳定下来了,我还有时间给他们做基本功。然后,first mock test 和second mock test以后,学生的去留更明确了。我也看到留下来的人的决心。到后来,我也学会了去鼓励SC,他的负担其实很大,关于一位学生差点溺水的事件。反正,我和他是“冰释前嫌”了,我开始怜惜他、了解彼此都付出的时间和精神体力(这还导致他性情大变!他开始会骂人了!!!)。然后我答应我自己不要再看不起他的处事能力。三年以来在corps,可以看出他都一直在努力的提升自己,不断地进步。


恶整+搞笑故事系列2-Swe Cheng 篇

我想,这一次经过一番挣扎再次决定留在Corps,完成最后一个学期的使命,就是要看见希望。下学期,我希望我真的可以和大家混得再熟一点。说到Corps,我想起这学期我有努力为Ranjetta做过一些事:我为她被CN骂的事件讨回公道,我为她做生日卡,我每次故意在泳池关门的时候等她、载送她。我相信下学期美好的事一定会更多。




然后,平安夜那天,我last minute答应悦和他们去khuntai用餐,虽然代价是牺牲一堂游泳课(其实我也疲倦了),不过,我总算不再欺骗自己的感觉,其实我没有那么讨厌和他们去吃饭。尽管我没有和他们去看电影,不过我总算踏出那一步了。

然后,我在Kim房间度过了算温馨的平安夜,她和我分享了她五年前在日本生活那十个月的日子。我们慢慢看着照片,她就一直给我讲故事,我很感激她的耐心,给我说那一年在日本从春天到深秋的故事。我很高兴认识这位那么awesome的人,她不隐藏她的感激,而且她十分谦虚。还有,最重要的是,我在她身上找到像我这样的豪迈,和她在一起很舒服。挑她做平安夜的伙伴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我在她房间过夜,睡在她室友的床上,一直聊到我们睡着为止。(嗯,我还是比较喜欢两个人的对话,太多人我反而会不自在,不知道要说什么,要说多少)。她承认自己是一位“漂浮不定”的基督徒,我希望我可以一直为她祷告,鼓励她=)


Kim送我的Sato-san,粉红肯定就是她,那橙色就是我,呵呵。


然后,我主动给JC一些教游泳的劝勉,希望助他新的事业一臂之力。这也是第一次,我和他单独不聊corps的事,可以聊这么久。那天他和我们分享他在乌克兰的经验时,其实我已经对他刮目相看。我之前也有对他不满意的地方。反正,我在他离开去实习以前,比较认识他了。


BronzeMedallion结束的隔天,Award of Distintion也圆满结束了。
                                         
最后就是,我打了三通电话,分别给上次接待我的Uncle Wilfred的家庭(Carmen Winnie的父亲),Harvest Centre的Kakak Yani,和United Voice的Uncle TuckSeng,祝福他们圣诞快乐(其实应该是平安夜打过去的...)通话都很简短,可是心意最重要,我没有忘记他们,他们也还记得我。虽然我们已经很少联络,可是当义工那段日子他们对我的恩情,在一般的日子也会不经意再次被提醒。


我和UncleWilfred,AuntieWinnie和Carmen的合照
UncleTuckSeng和我
那天离开前,Kak Yani很依依不舍。

说了这么多,我都一直很努力“填补”不回家的空虚,去为别人做一些事。可是我承认我在圣诞的下午很emo一下,一直不断Scroll down面子书的Newsfeed,看见很多圣诞节庆愉快的画面,朋友们都回到自己教会和教友团聚的照片,我的心里就不断抽动。我的圣诞节啊~~

直到我看见余博士墙上贴的这一段,我深深被感动到了。


[昨天从隔壁城来了一部大卡车, 车上有人声喊着说:"你有旧书,旧报纸, 不要的电器, 旧衣服吗? 请送给我们…。" 随后一位年约三十岁的印度青年很有礼貌的向我招手,他在自我介绍时用流利的华语和我交谈: "我是孤儿, 是在这间孤儿院被照顾长大的, 现在大了回去当义工, 帮忙那里的弟弟妹妹。先生愿不愿意帮助我们?如果你有 旧报纸, 旧书, 要丢的电器…, 可以捐给我们。" 我甚愿意! 但为何他们只配向别人拿旧报纸, 旧书, 别人不要的东西? -- 平安夜的故事, 是记念孤儿寡妇寄居者的故事…。]

看了这段,我安慰自己说,圣诞不只是一个“普天共庆”的节日,就算在这里没有节庆的热闹,至少我认为我有Bless过别人,我学会去宽恕我的朋友,和释放我自己。比起往年,我因为没有去教会,听到圣诞信息而很遗憾,没有“庆祝”到圣诞节而感到很自责,今年我有很大的领受,它不只是这样的。

p.s:而且,我也决定,再次延迟买相机的计划,我不会放弃摄影,可是如果它本身成为一种负担,意义就不再了.不过,说到无法回家看妈妈和家人的遗憾,我决定要专心读书来弥补,不再和自己赌气,因为我玩不起=)



Sunday, 2 September 2012

某种坚持


我拒绝去喝Starbucks 咖啡(朋友请客除外),其实是出于某种坚持。

当然,本来我就对饮食就很吝啬。不过一年前Pastor Elisha说过的话对我影响深重。

一年前我参加了SWEEP(Social Work Explosure&Embracement Programme),其中一站我们就到Pastor Elisha和妻子创办的Harvest Centre。他给我们这群对社工有抱负的年轻基督徒一场很“辛辣”的讲座。当时我就坐在前排正中央,他的一字一句拳拳到肉,思维打击着有点“娇声惯养”还不知社会艰难面貌的我们。

其中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我从来不会去喝Starbucks。你们知道么?一杯咖啡的价格足以让一个贫穷孩子受教育。”

这就是我要去参加这个Programme的原因。我们总是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对外面的事不闻不问,人间冷暖我们懂得太少。就像这个例子,一杯好喝的咖啡也许是一位大学生的奢侈品,换作对一个下层阶级社会的孩子或难民儿童,十块钱可以是改变他们命运的恩物。

我知道我这么说是会挨轰的。先听我解释,我知道不是人人都认同这说法,而且别人怎么花钱我也是没有权利干涉的。不过,我认同他的价值观。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喝Starbucks,我说不;去吃大餐/火锅/自助餐,我犹豫;买新衣,我再三考虑。

当我挥霍时,不但钱包大出血,我内心也不好受。有没有想过?我们每次在社交网秀的Starbucks、Chatime、Blackball、BR等等是一些人望尘莫及的?(好啦,吃也不是罪,别为了秀而秀或是抱着人有我有的心态就好)

不过,朋友们,在这里要说声对不起了。我知道有时Outing我表现得很寒酸。

p.s:我听说最近Starbucks有打折,价格比较合理化。呃,心理比较平衡一点。(可是还是无法动摇我的想法。)

话说回来,时间过得真快,又过一年了。(我记得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我特地赶在妈妈生日前从KL赶回家)

我不时都会想起那些难民孩子们。不知他们过得怎样?



这就是难民孩子们的午餐,我们(自愿老师)也分享他们的食物。其实我们一直不好意思在那里用餐,因为我们知道其实那些食物都是需要外界赞助的。而且,那些分量不算多的食物是要供应给中心内所有孩子和老师的。

他们的菜肴通常少不了咖哩汁(用来淋饭吃)。而且,孩子们都是饭多菜少(比例和我们平时吃饭的习惯不一样)。连女孩也一样也是给自己盛一大盘的白饭配上咖哩汁和少许的肉(她们没有减肥女孩要少吃米饭的概念)。

不过,在Teacher Foong的热情款待下,我们就天天和孩子们一起用餐。有时他还会自掏腰包让高年级的学生去给我们添菜,这让我们非常的不好意思。不过有次我因此尝到缅甸的一种小食(忘了名字),真的很怀念那味道。


猜猜这是什么?

这就是孩子们的“小吃”,也可以送饭。无论是小至三岁的孩子还是年长的孩子,甚至是Teacher Foong,把这小辣椒沾上盐就往口里送,丝毫不会表现出太辣而痛苦的表情。


孩子们在用饭前都会站一排集体作祝谢祷告。瞧他们虔诚的样子(不耐烦的孩子会张开眼睛),这也是中心培养他们纪律的一种习惯,其实我看了很感动。


调皮的Thomas罕见的露出他害羞的一面

因为Sonia站在他旁边的缘故?
我通常会负责教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用饭时间其实是上午十一时半。可是时间未到就可以感受到男孩们坐立不安的情绪。接下来无论我再如何用心的教也没有人耐心的听--因为他们都饿了。一开始我对他们短暂的专注力很泄气。后来我才恍然,一些孩子没有吃早餐就过来中心了,所以他们特别期待午饭时间的到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会吃那么多米饭,其实是为了让肚子饱足。

这中心根本支付不起我们自愿老师的津贴(没事,反正我过去帮忙也不是为了钱),所以两个星期的日子我都必须“寄居”在可爱的Carmen的家。

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

现在回头看当时的种种情绪,还有当时我结束那段日子回到大学上课心态受到的影响。我觉得,这段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的日子有帮助我成长。我从来没有遗憾过我的某种坚持(坚持去当义工)

四个月的暑假,我从此变得比较不一样。


Saturday, 2 July 2011

Uncle Tuck Seng

Uncle Tuck Seng is my new friend.I just called him up.He keep asking me to make a visit to his house…
He is fifty-one years old.Yeah,he is one of the senior self-advocates in United Voice(UV).It was during the second day of our attachment in UV that I first talked to him.
You may ask what is actually“United Voice”and why I was doing there. 
 Well,United Voice is actually a Self-Advocacy Society of person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The centre that we visited is only 2-3 kilometers distanc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House of University of Malaya.
The members of UV include persons with Down Syndrome,Autism,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e Disorder(ADHD),Global Development Delay(GDD),Cerebral Palsy and other specific learning disabilities.So far there are about 26 members in UV which their ages ranged from 20+ to 50+.(They once have a 14 years old member which is the youngest they have).So Uncle Tuck Seng is one of the eldest in UV and he is a slow learner .
I’m really acknowledge to the chance that was given to have 3 days of attachment in UV under Social Work Explosure& Embracement Programme(SWEEP).
Doing attachment is a very different story from those one day touch-and-go visit trips.During these 3 days,we did really sit down to be friends with them and become their helpers.Eight of us were in a team to UV and once we were in the centre,we took our seats  next to our new friends separately.
Our friends in UV are doing with mould-punching,braid-making,paste&stick,sewing and saori-making(kind of textiles which the technique imported from Japan).Some of them doing bakery in the kitchen(it was the appetizing smell that make me feel hungry at the wrong time!)
Their effort produce greeting cards,bookmarks,fridge magnets,handphone strap,keychain and saori scarf.All of their products can be purchased at their giftshop located at the entrance of UV centre.The handmaking products is very eye-catching  for the girls(including me!!!)and we are really “tempted”to do shopping when we first reached there.
I totally agree with PQ sayings that “until you really sit down and complete the tasks with them,you would never know how precious is it for them to create a simple item even like bookmark.”They are really serious with the tasks that they were given.The quality control is super strict,sometimes they even reject mine!!!  “Carol,you made it so loose,please do it again.”
Yes,they are not the kind that beating around the bush!
I noticed that some of them were doing  different tasks at different days,perhaps it is to help them to learn more(sometimes it is also quite boring for them to do the same again and again).Uncle Tuck Seng was making braids during the day I approached him.He has a kindly-looking face and I heard from others that he is cantonese-speaking.
Hehe,this make me want to get know about him a little bit more.
I felt welcomed by him from his expression(to have one partner to chat with him in cantonese).We start our conversation very soon.He always ask“How about you?”after he told me his story.From there I can really sense that he has a  child’s heart,he is sincere to tell me the story and is willing to listen to mine.It’s really nice to talk with him.
He likes watching TV especially live football matches and Kung Fu serials.Many times I really amused by him in the way he expressed himself.
He is funny enough to make me laugh wholeheartedly.
Uncle Tuck Seng  is at the age as my dad,but I felt like I was talking to my grandpa.not because he is laobeh…but I felt close to him as my yeye…
I feel a bit heartbroken at the second week of SWEEP when JL told me that he ask one thousand times that why don’t I follow the team to visit UV again.It was my final decision to do my second attachment at Shelther Home instead.
JL said“you better keep your promise to visit him again,don’t let him down”.
Yeah,I forgot that he has a child’s heart,he will wait for me…

*First time in ENGLISH,hehe*

Friday, 24 June 2011

两本童书

六月五日,在Bertam Valley的下乡闭幕圆满结束之后,我就马不停蹄地赶过去KL。让SWEEP(SocialWork Explosure&Embracement Programme)紧接在下乡之后是我原定的计划。由于两项活动的意义都对我很重要,于是我决定这三个星期都不回家了。
也许,我太高估我自己的能力了。
十天的下乡活动结束之后,加上星期日那天巴士Delayed折腾了一整天,我感到体力快耗尽了。在SWEEP经历语言上的转变,和不断地与不同的群体接触,还有一堆让人脑抽筋的新资讯。一个星期下来,我觉得我快不行了,身心皆疲惫。
好不容易熬到让人充满期盼的星期天。这一天没有被安排任何流程,让我们自由出外去放松心情,还可以选择到不同堂会去参加主日崇拜。大部分的朋友都决定到KLCC去逛逛。至于我呢,当然是不会错过位置就在KLGH对面的尊孔独中举办的基督教书展啦!
于是我和三位大姐姐们大概在上午十一时就往书展里钻。书展其实没有很大型,可还是值得看。其实我并没有很想看特定的什么书,纯粹想逛逛,让脑袋放空。以当时我的状态而言,根本没有办法让思绪安静下来,好好看一本书,更别提去思考那些内容。
可是,出于习惯,我还是有股买书的冲动。“现在不想看,买回家慢慢看吧!”我总是这么想。我在其中一个摊位看见几本Philip YanceyManning的书,看看简介好像很不错。这时老板娘走过来对我说,这些书只卖半价。我看看标价,心动了一下,每本大概只卖马币十五令吉呢!
可以考虑再回来看看。我算算手上的筹码,不敢轻举妄动。接下来我看见绘图本。上次爱灵推荐过我,我觉得还不错看,于是我选了一本,倚在墙上翻着看。
逛了一大圈之后,我还是作不了决定,最后再回到刚才的书摊去。咦?我要的书竟然经卖完了。突然很失望,有人捷足先登了,感觉被人剥夺了我选择的权利。哀
好吧!既然这样我就从绘图本着手咯。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也是好事。我拿起同一本书,书名是《有点样子》,这次我决定放松心情,不急不缓地用心把故事再看一遍。果然有意思,内容打动了我,很符合我当时的心情。


故事是关于一个喜欢画画的男孩,因为哥哥一次的嘲笑,使他原本无忧无虑的画画,变成了痛苦的挣扎。他不快乐,因为无论多努力,画什么都不像。于是他放弃了。直到有一天,他的妹妹捡起一团被他揉掉的画纸,他才发现妹妹房间墙上贴满了所有被他丢弃、皱巴巴的画。她最喜欢的,就是当时哥哥取笑他的那幅画。从此他改变心境,流畅的线条像泉水般涌流,他不再担心。用自己的方式去画
无法在这里表达当时的感动
当我作决定要利用假期的时间出来参加一连串的活动时,没有人质疑过我,因为我认为对的事不需要询问任何人的意见。结果我自己搞砸了,在下乡没有很多的付出,为了保留体力;在SWEEP的状态却很不理想,学习的心志很薄弱,知觉很麻木,感觉做任何事都很不像样。我问自己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动机是什么?当初想要学习的的又是什么?在SWEEP的第一个星期,心情一直很低落、很沮丧。是我当初没有顾虑太多,没有准备好,也没有足够的休息就来参加SWEEP。觉得自己的态度很肤浅。
也许我当前最需要的就是改变心境
毕竟我还有一个星期的机会好好学习啊
我决定把它买下。付钱时,那位年轻又漂亮的老板娘和我聊了起来。我与她分享接触绘图本的经历。其实我之前对绘图本一概的认知就是“童书”,也就是只有儿童会看的书(就是很幼稚)。是爱灵改变了我的想法,童书对我们也是可以很有启发性的。简单的图和文字其实更容易传达信息。我常常有个错误的想法就是,要看很多很深奥的书才懂很多道理。其实上帝也透过不同的方式对我们说话。
她认同我的说法,让我坐下来,拿了几本好看的让我慢慢欣赏。这回我看得掉眼泪了,久久不能自己。我想起了妈妈,还有我和天父的关系。也许现阶段的我真的搞不懂,出于什么理由我对社工有负担,却又很懦弱。可是我也明白到最后我不会失去一切,因为上帝与我同在。《白菜夫人怕虫虫》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去切入。每次看都有领受,难怪是日本孩子被选定的图书。当然它无法取代其他使我灵命成长的书,可是发掘了童书的宝藏带给我安慰。


今天的收获太丰富了。我又决定买下了它。这时,漂亮的摊主静悄悄地多塞了一本绘图本给我,原来是没有被我青睐的一本。“姐妹,这是我送你的,我真的很推荐你也看这本。”我好惊喜,连忙跟她道谢。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交流,换来一个有诚意的赠本。
接下来的那个星期,我的状态好多了。多亏绘图本帮助我的启示。下回低潮期时,当任何读物都消化不了,不如尝试仔细去看一本童书,会让你有全新的看见。

Saturday, 21 May 2011

Confession:On the Way of The Road not Taken

维持两周的SWEEP(Social Work Exposure & Embracement Programme)竟然被安排在KL福音堂(6-19th June2011),有点出乎意料。还在想要怎样去筹RM500的捐款,会有很消极的想法就是如果筹不到就动用自己所有的的储蓄。也许,我应该更积极为那需要的人祷告,相信上帝为他们来预备金钱。

回到KL福音堂意味着要回到那充满少年军回忆的地方,没有什么不好,毕竟环境是很熟悉了,而且可能可以和以圣的弟兄姐妹重聚。(虽然一直期望是去巴生,因为没有在那里待过)。

不知道神这样的安排说明什么,只能说这实在太奇妙了:半年前CH还在那里临睡前握着我的手为我祷告,还不断的鼓励我回到USM之后至少要参加一些FES(Fellowship of Evangelical Students)举办的活动。我听她的了,这学期加入了PKA(Persaudaraan Agama Kristian)这个大家庭,认识了很多校内的大学生基督徒,还报名参加了SWEEP,虽然语言上的差别会不习惯(英语倒是有进步),但这是好的开始。注:尽管如此,不要问我为什么不用英文书写这篇文章,拜托,要整理思绪已经够费劲)

一直在想我的生命真的充满了神的恩典,先从遇见一起在少年军当导师的CH开始说起。如果不是她的劝告,我的大学生活大概不会有团契生活,更不会每星期有机会听到神的话语。虽然我的出席率有点少的难堪,不过听到的道都很受用。我会认为英文背景的基督徒比较注重关系的建立,我个人比较受不了。可是谢谢你FW(一位来自Brethen教会的姐妹),告诉我无论在教会看见什么,自己无法接受的(这里不方便说),都不会成为我们不去教会的理由。要明白每间教会有他们的坚持,我们在过程中必须知道是去敬拜神,然后自己去分辨哪个是出于神的。(现在我去的是社区教会)

真搞不懂要坚持每星期出席主日敬拜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心理障碍要克服。让你们来说我一定是一只走失了的迷糊羔羊,停止聚会,心里远离神了。是啊,我承认我是,我常常是。我有必要在这里自圆其说合理化我不去作礼拜吗?为自己辩白我不是在教会里长大,所以更不会对任何堂会有负担,有归属感?还是说我只是一个刚信主两年的属灵婴孩?醒醒吧,你只是受不了每次从教会回来过后的空虚感,想逃避而已。

实在不可以这样下去。今天早上的灵修主又一针见血对我说话了(应该的,我这个人难得才读圣经,祂有必要明确一点)。“看你们学习的功夫,本该作师傅…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是婴孩…(请参考希伯来书第五章12-14节)。希望我不是误解经文的意思,不过是时候反省一下。

这学期有两次遇见主的经历让我印象最深刻,第一次是在study week我自己到海边去看书,我坐在石凳上,风很大,突然想到了诗篇三十二第8-9节“我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劝诫你。你不可象那无知的骡马,必用嚼环勒住它,不然,就不能驯服。”当时,我觉得主耶稣就坐在我身旁,对我说,“如果你想要和他在一起的男生,那段感情我赐给你,现在坐在你身旁的人是他,你还会安静下来听我说话吗?”我的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没有好好学习顺服耐心等待的功课,换来的是愧疚,还有一颗碎了的心。这单身的礼物我会好好珍惜。总是要这样横冲直撞,越过界,让自己受伤了才会懂事一点。

第二次就在今天早晨的灵修,真的觉得自己在主里的灵命成长太缓慢,很久才受到一点激发然后很快又冷下来,结果什么也没作。信仰不是这样take it easy的。在主力军的火热和少年军同工期间的立志已经离我很远。没有持续的团体生活我就软弱下来了,真是虚伪的人。JH问我的问题-对少年人有没有负担,我已经有了答案。没有,我已经和少年军们失去联络了。我也没有很积极地在教会事奉,让自己学习作更好的导师。

在主力军和当少年军同工的经历不会是白费的。可是目前我认为一个为自己生命负责的基督徒不应该是这样的,不可能停下来的,因为当初是我义无反顾的选择走这条路,当然要走下去。可是我的使命到底是什么?我的生命究竟应该怎样被主使用?希望SWEEP是一个出口(也许我接触到的群体将会是我负担的所在)。我告诉自己,今天写这篇日记绝不是再自怨自艾的延续。已经快是二十一岁的成年人了,为主做些什么吧,哪怕去感动一些人都好。请你们为我祷告好吗?因为主还没有放弃我,我也想看见可以走到哪里。

我始终相信这一路的经历,学习,领悟,伤痛是为了成就主在每个人身上最大的功课,关键就在这一刻的选择是什么。

注:弟兄姐妹们,我不希望我成为你们的绊脚石,只是想找出路而已。



i'll rise up like an ea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