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拒绝去喝Starbucks 咖啡(朋友请客除外),其实是出于某种坚持。
当然,本来我就对饮食就很吝啬。不过一年前Pastor Elisha说过的话对我影响深重。
一年前我参加了SWEEP(Social Work Explosure&Embracement Programme),其中一站我们就到Pastor Elisha和妻子创办的Harvest Centre。他给我们这群对社工有抱负的年轻基督徒一场很“辛辣”的讲座。当时我就坐在前排正中央,他的一字一句拳拳到肉,思维打击着有点“娇声惯养”还不知社会艰难面貌的我们。
其中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我从来不会去喝Starbucks。你们知道么?一杯咖啡的价格足以让一个贫穷孩子受教育。”
这就是我要去参加这个Programme的原因。我们总是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对外面的事不闻不问,人间冷暖我们懂得太少。就像这个例子,一杯好喝的咖啡也许是一位大学生的奢侈品,换作对一个下层阶级社会的孩子或难民儿童,十块钱可以是改变他们命运的恩物。
我知道我这么说是会挨轰的。先听我解释,我知道不是人人都认同这说法,而且别人怎么花钱我也是没有权利干涉的。不过,我认同他的价值观。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喝Starbucks,我说不;去吃大餐/火锅/自助餐,我犹豫;买新衣,我再三考虑。
当我挥霍时,不但钱包大出血,我内心也不好受。有没有想过?我们每次在社交网秀的Starbucks、Chatime、Blackball、BR等等是一些人望尘莫及的?(好啦,吃也不是罪,别为了秀而秀或是抱着人有我有的心态就好)
不过,朋友们,在这里要说声对不起了。我知道有时Outing我表现得很寒酸。
p.s:我听说最近Starbucks有打折,价格比较合理化。呃,心理比较平衡一点。(可是还是无法动摇我的想法。)
话说回来,时间过得真快,又过一年了。(我记得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我特地赶在妈妈生日前从KL赶回家)
我不时都会想起那些难民孩子们。不知他们过得怎样?
他们的菜肴通常少不了咖哩汁(用来淋饭吃)。而且,孩子们都是饭多菜少(比例和我们平时吃饭的习惯不一样)。连女孩也一样也是给自己盛一大盘的白饭配上咖哩汁和少许的肉(她们没有减肥女孩要少吃米饭的概念)。
不过,在Teacher Foong的热情款待下,我们就天天和孩子们一起用餐。有时他还会自掏腰包让高年级的学生去给我们添菜,这让我们非常的不好意思。不过有次我因此尝到缅甸的一种小食(忘了名字),真的很怀念那味道。
猜猜这是什么?
这就是孩子们的“小吃”,也可以送饭。无论是小至三岁的孩子还是年长的孩子,甚至是Teacher Foong,把这小辣椒沾上盐就往口里送,丝毫不会表现出太辣而痛苦的表情。
孩子们在用饭前都会站一排集体作祝谢祷告。瞧他们虔诚的样子(不耐烦的孩子会张开眼睛),这也是中心培养他们纪律的一种习惯,其实我看了很感动。
![]() |
调皮的Thomas罕见的露出他害羞的一面 |
![]() |
因为Sonia站在他旁边的缘故? |
这中心根本支付不起我们自愿老师的津贴(没事,反正我过去帮忙也不是为了钱),所以两个星期的日子我都必须“寄居”在可爱的Carmen的家。
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
现在回头看当时的种种情绪,还有当时我结束那段日子回到大学上课心态受到的影响。我觉得,这段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的日子有帮助我成长。我从来没有遗憾过我的某种坚持(坚持去当义工)。
四个月的暑假,我从此变得比较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