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9 September 2012

Mommy's girl 的生日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故意把它从面子书的右上角藏起来,一来我厌倦了“应酬式”的祝福语(因为我已经懒得去祝福每个人)。二来,我只想度过平凡又温馨的生日。

这两年,我都特别想和家人庆祝这个象征成长的日子,所以我都会跑回家。

我今年二十二岁了。真的也不小了。可是我依然像个小女孩那样,非要从家里得到长大一岁的养分。

也许我就是那么的坚持吧!家人的祝福对我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这是妈妈为我做的蛋糕(是蒸,不是烘焙,哈哈)。算是提早为我庆祝。

其实我真的很感动。没有蜡烛,没有生日歌。不过这是妈妈忙着照顾失禁的婆婆之余还坚持给我做的生日蛋糕。里面是湿巧克力,上面铺上一层白色巧克力,简单的点缀是我们一起弄的。=)

哥哥说不太好吃,只有我吃得津津有味,因为我知道那是妈满满的祝福。

大学的朋友也有为我庆祝生日,不过那时给四位九月寿星办的大型庆生会,熟悉的、陌生的同学都来了。不是说不感恩啦,可是那不是专属我的生日会。

明天宿舍里的女生们也办一个秘密庆祝会(呃...既然我也知道了,就不算秘密吧!)也不是为了我而办的。

所以嘛...我是很难服伺的。我依然很感激有诚意祝福我的人,不过我不会勉强人逗我的欢心。

说到家人,我觉得我有一个世上最爱我的妈妈,那天我打电话回家要求说我想吃燕菜糕。结果当我回到家打开冰箱不但看见两大盘的燕菜,还有我爱吃的Kek Batik。

我也给了妈妈400令吉,我知道亲情不是用金钱来衡量,不过这是我对妈妈的的小小心意。(也提醒我自己不可以把赚回来的钱乱花 >.<)。

祝我生日快乐。











Tuesday, 18 September 2012

夕阳般的大学生涯




在PKA Leadership Retreat的黄昏,看见美丽的夕阳。




暂时的隐退,让我又回到了海边,回到天父的怀抱。




日出、夕阳总是最轻易诉说主的创造。那种震撼的感叹,我总是想留住。




可以来参加这个隐退营,对我而言是一种“特权”,因为我不是委员,而是一个小小的副组长。




二来,我认为这是一个设想很周到的策划,因为这确保领导层是朝同一个方向前进。


马来西亚日,我在这个Batu Ferringgi游客喧哗、闹市中的隐退处装备自己,学习怎样当个小组组长。

我知道,半岛上另一端的同志们在同一日正轰轰烈烈的搞保护苏丹街的文化活动,为社区服务。这其实一直是我上两个学期很执着、很放不开的事:大家都直接参与这个关乎民族文化兴亡的课题,我却无法参与他们,因为在这里,我放不开大学里“该扮演的角色”。而且,更关乎“经济考量”的是,常常搭巴士下吉隆坡,恐怕我很快就会吃不消。

这就是我迷茫与矛盾的部分。

我知道我不应该活在自己的世界,想象这是美好的大学生活,然后对社会的真相置身于外。

问题就在于虽然我精神上与我的同志们同在,可是事实就是我肉体上无法和他们脚步一致。

这是我上次去不成劳勿的绿色聚会的最大感触,我不可能每次这样奔波,北马-中马-南马到处跑,虽然我认为亲自现身是最实际的支持。出席聚会是我对课题关注的一部分,回到槟城、回到大学呢?有什么可以做呢?

这次的隐退营后,我好像得到一些解脱:这里,也有主要我牧养的羊。

当我作那些决定时,我已经慢慢安置自己的身份,在大学最后一年该做的事。

我是一个花时间去做FYP(Final Year Project)的化学本科生、我这学期修20个学分、我是中文细胞小组副组长、我是救生员、我是救生助教练、我兼职教游泳...还有,我抽时间来这里涂鸦=)

昨天,从营会赶回来,我就往实验室里跑;脱下实验袍,我就奔向泳池教学生游泳,晚上准时跳上巴士,回到家里闭关修养。

有一点疯狂,无法想象现在我竟然可以舒服的坐在宿舍的书桌前敲打文字。

也许,我应该释怀了,对于那些我做不到的事。然后对于我该插手、我该负责、我该管的事放注入更多的心思。

我知道我会爱上大学的生活的,因为它就像夕阳一样,转眼间只剩下余晖,然后在你措手不及时,它就离你而去。何不及时给它照一张相,捕抓当时的感动,日后慢慢留恋。

我终究搞清了一件事:无论如何,阅读很重要

网路已经成功把我搞砸了,现在的我已经无法有耐心好好阅读、消化文字。很悲哀(那曾经是我的强项)。

如果我想把角色扮演好之余又不和社会脱节太多,那我只好控制时间管理,少上网,多阅读。这是我想到的唯一办法。





















Thursday, 13 September 2012

曾经有个一步登天的梦


上星期三,折腾了我两个月的烦心事终于来个干脆的了断。

我落选了,没有被选上去澳洲的比赛。

看着电邮,心情是多么的淡定。如果我再次中选的话,那一定是注定的奇迹。所以,这个不可思议的“神话”没有降临在我身上,必有主的美意。

我的脑袋放空了一整天。思绪慢慢的沉淀。

既然没被选上,就要好好计划我在大学最后一年的生涯。

我只想说,这件事让我更认识我自己。

从我意外入选进国家队(他们连机票也给我订好,护照也办好,只差我在比赛的表现),我就既期待却又害怕承担不起这种压力。患得患失的心态消耗了我太多的力气,夺去我学习新事物的热衷。

到后来,我被逼着以个人身份参加比赛,战战兢兢地克服不了心魔,心里只有一把声音“我做不到,我做不到..."

直到最后当我懂得抛开一切压力,抛开别人对我的看法和评估,我才表现得比较自然,真正享受整个比赛的过程。当时在抛绳项目时表现的出奇淡定,还有胜利的回馈,让我刻骨铭心,有不虚此行的感慨。

我尝到了遇到大风浪也要淡定的滋味。以前听太多了,要亲身体验才知道有多么不简单。

还有就是,其实看到这封电邮的同时,我心里不禁油然对Mandy很感恩。

我当晚就发信息对她表达我的谢意。我真的很感恩有她这位”三栖动物”——

游泳,水上芭蕾,救生。都可以做的那么出色,而且很愿意主动指教队友的好领袖。

我答应她,虽然我再游泳事业无法更上一层楼,不过在很多事情上,我都会记住她的话:

“you should take it as a challenge instead of a burden to you.”


而且从她口中我得知Tiffany重新被招归队了,所以我算是把她原来的位置还她,因为以我的实力,真的取代不了她。所以,我也不至于太难过,我明白的,她无法被取代。

所以,无论是体育还是任何事,都要尽力去做,成为那方面的专业。当你对某件事真正奋斗时,就不会顾虑那么多到最后有没有人会赏识你,而是在过程中,你怎样渐渐成为一位强者。

人生,就是不断接受挑战。

我也很喜欢Lynn分享的一句话。 The truth is you don't know what is going to happen tomorrow. Life is a crazy ride,nothing is guaranteed and which afterall , makes it fun.

还是那句话,学会享受。

上了一堂最重要的课就是:我总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才会那么痛苦。

就像FYP(FinalYear Project)那样,非要等到自己非常满意的题目才好好去做吗?难道尝试新事物就一定会很难?很浪费时间?

经过今天以后,我的心踏实了很多。

不要在犹豫了,去做吧!光是问“这是不是我想要的?”是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就打开门让新事物流进生命里吧!

我始终相信,一个决定是不会改写整个生命的,人生就是不断地摸索。

今天,出席了学生团契(PKA)的聚会、又和朋友讨论生日庆祝会等等。渐渐的把我拉回踏实的生活。还有悦在电话上跟我讨论外出去爬上的事,我很感慨。和朋友开心的出门去玩、交流也是我以前为了所谓梦想而当掉的,可以当作不在乎的事。

朋友和鼓励,也是不可缺的。

没错,曾经这个一步登天的梦(步向国际舞台)的门被打开过又被关上了。我不得门而入,却不会惋惜。因为,一步一步实践生活中的目标,为喜爱的事去奋斗才是生命最踏实的事,也才最刻骨铭心。

*如果你真好读完这篇,觉得很没有条理,希望你理解,这是整理过程进行中。*







Tuesday, 11 September 2012

不再等待:我做到了


新学期又开始了,很多的目标等待去实践。

我大三了,在大学的最后一年。

很期待,很迷茫。很想完成很多事,痛痛快快地。

突然想起和你的约定。半年前依然对你恋恋不忘,答应你我一定要过得更好。

我想说我们的关系真的太微妙了。(还是像你所说的那样,我就是不放弃要赖着你?)到最后,我连告别那段过去也要你给我勇气。

我还记得,那时我流着泪看你的留言

“and yes, i hope that the next time i see you, you are a better you”

对自己说,我会改变的。

我做到了。某种程度上。

我从此没有再为你哭过。

不再为所谓爱情流泪。

这些日子,我用照片来记录我的生活,不断发掘生活的小乐趣。(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不过没关系,我做这些也不是为了要呈现给你看)

我发现自己真的比较快乐了。

我比较认识我的生活了。

我依然等待着那个比你更会关心我,疼惜我的人=)

*不过我的英文还是很不理想,悲哀*


Sunday, 2 September 2012

某种坚持


我拒绝去喝Starbucks 咖啡(朋友请客除外),其实是出于某种坚持。

当然,本来我就对饮食就很吝啬。不过一年前Pastor Elisha说过的话对我影响深重。

一年前我参加了SWEEP(Social Work Explosure&Embracement Programme),其中一站我们就到Pastor Elisha和妻子创办的Harvest Centre。他给我们这群对社工有抱负的年轻基督徒一场很“辛辣”的讲座。当时我就坐在前排正中央,他的一字一句拳拳到肉,思维打击着有点“娇声惯养”还不知社会艰难面貌的我们。

其中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我从来不会去喝Starbucks。你们知道么?一杯咖啡的价格足以让一个贫穷孩子受教育。”

这就是我要去参加这个Programme的原因。我们总是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对外面的事不闻不问,人间冷暖我们懂得太少。就像这个例子,一杯好喝的咖啡也许是一位大学生的奢侈品,换作对一个下层阶级社会的孩子或难民儿童,十块钱可以是改变他们命运的恩物。

我知道我这么说是会挨轰的。先听我解释,我知道不是人人都认同这说法,而且别人怎么花钱我也是没有权利干涉的。不过,我认同他的价值观。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喝Starbucks,我说不;去吃大餐/火锅/自助餐,我犹豫;买新衣,我再三考虑。

当我挥霍时,不但钱包大出血,我内心也不好受。有没有想过?我们每次在社交网秀的Starbucks、Chatime、Blackball、BR等等是一些人望尘莫及的?(好啦,吃也不是罪,别为了秀而秀或是抱着人有我有的心态就好)

不过,朋友们,在这里要说声对不起了。我知道有时Outing我表现得很寒酸。

p.s:我听说最近Starbucks有打折,价格比较合理化。呃,心理比较平衡一点。(可是还是无法动摇我的想法。)

话说回来,时间过得真快,又过一年了。(我记得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我特地赶在妈妈生日前从KL赶回家)

我不时都会想起那些难民孩子们。不知他们过得怎样?



这就是难民孩子们的午餐,我们(自愿老师)也分享他们的食物。其实我们一直不好意思在那里用餐,因为我们知道其实那些食物都是需要外界赞助的。而且,那些分量不算多的食物是要供应给中心内所有孩子和老师的。

他们的菜肴通常少不了咖哩汁(用来淋饭吃)。而且,孩子们都是饭多菜少(比例和我们平时吃饭的习惯不一样)。连女孩也一样也是给自己盛一大盘的白饭配上咖哩汁和少许的肉(她们没有减肥女孩要少吃米饭的概念)。

不过,在Teacher Foong的热情款待下,我们就天天和孩子们一起用餐。有时他还会自掏腰包让高年级的学生去给我们添菜,这让我们非常的不好意思。不过有次我因此尝到缅甸的一种小食(忘了名字),真的很怀念那味道。


猜猜这是什么?

这就是孩子们的“小吃”,也可以送饭。无论是小至三岁的孩子还是年长的孩子,甚至是Teacher Foong,把这小辣椒沾上盐就往口里送,丝毫不会表现出太辣而痛苦的表情。


孩子们在用饭前都会站一排集体作祝谢祷告。瞧他们虔诚的样子(不耐烦的孩子会张开眼睛),这也是中心培养他们纪律的一种习惯,其实我看了很感动。


调皮的Thomas罕见的露出他害羞的一面

因为Sonia站在他旁边的缘故?
我通常会负责教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用饭时间其实是上午十一时半。可是时间未到就可以感受到男孩们坐立不安的情绪。接下来无论我再如何用心的教也没有人耐心的听--因为他们都饿了。一开始我对他们短暂的专注力很泄气。后来我才恍然,一些孩子没有吃早餐就过来中心了,所以他们特别期待午饭时间的到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会吃那么多米饭,其实是为了让肚子饱足。

这中心根本支付不起我们自愿老师的津贴(没事,反正我过去帮忙也不是为了钱),所以两个星期的日子我都必须“寄居”在可爱的Carmen的家。

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

现在回头看当时的种种情绪,还有当时我结束那段日子回到大学上课心态受到的影响。我觉得,这段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的日子有帮助我成长。我从来没有遗憾过我的某种坚持(坚持去当义工)

四个月的暑假,我从此变得比较不一样。


Saturday, 1 September 2012

平凡不平凡:祂就在身边

实习期间的日出很美,总有一抹久久才散去的云霞,连爱赖床的我也不禁会爬起来和上帝这浩瀚的创造物说声早安。



我觉得中间这栋楼很碍眼,竟然有股冲动要去追寻这动人的云霞。所以有天刚睡醒眼睛惺忪的我,就骑着“老友”去校园最高的地理位置想要在她消失前欣赏她的风采。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我竟敢不上她那匆匆散去的脚步,错过了。而且,我才发现我驶向的方向其实是更靠近高楼了,sad =(

不过,我又有意外收获了。结果我去赏花。

呵呵,竟然没有人告诉过我,其实理大校园内有好几种很特别的花类。


标签上写她是Peluru Meriam,哈哈,大炮子弹花吗?


花蕾

我记得大一那年有次很沮丧的时候独自跑来这里,希望下次有人陪我来。(不一定要是男朋友,知己也可以来这里谈心啦)







回程上,看见了 红得耀眼的Flame of Forest。

时间不早了,打算回去。结果转错路口(竟然又迷路了)。看见这不知什么名堂的花。长得也漂亮。在Subaidah餐厅的背后默默散发魅力。







五个大花瓣却围不成一个圈,这就是她独特之处。

看不成朝霞,结果那天起我就开始去捕光,寻找光的踪迹。




每次去泳池的常客,对这画面不会陌生。不过由上照射下来的光线,就是不一样。




捕光记


用心品味,美的事物就在身边。


我还记得那天是公共假期。泳池的大叔竟然“放飞机”,说好要来给我们开门结果等了一小时也不出现。大伙儿散去之后,我竟然被这光吸引住了。逗留了好久都不愿回去。进不去泳池,结果我发掘了草坪的美。


我的得意之作。本来平平无奇的草坪,退后一步,蹲下来,前景就出来了。从来不知道这里有蒲公英。

我很感恩,我觉得这段实习的日子我有点改变了,看事物会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换作以往的我,肯定被大叔气疯了,然后就会心情大受影响回到房里去。(尽管如此,你在未来的日子还是会看到我大声嚷嚷的画面,不要大惊小怪)

最重要的时,学会去发掘身边平凡又理所当然的事物的美,其实也是是一种修炼。以后不管去到什么地方也可以以坦然的心去拥抱景和物(希望如此)。

不过,就像摄影的精髓一样,我希望我有一双观察和想象的眼睛,而不是广角镜。









陪家人逛乔治市时看见的夕阳。老街的夕阳,让人感觉踏实。

与上帝再次的和好。

今天吃什么?


没错,“今天吃什么?”这个问题相信是所有外宿生(其实是所有人)的烦恼。毕竟“吃是为了活着”可是也不可以让味蕾太难受,当然也是为了满足一天忙碌生活以后对食物的欲望。

当实习生的日子是我开饭煲“下厨”最多的日子。原因?宿舍的经济饭没有营业,懒惰出去打包,也没有人陪我去吃晚餐 。。。T.T

不过,自己去Tesco买食材,在房里玩masak-masak也是另一种外宿体验。有时还叫来有同样“遭遇”的室友来分享,实习的日子不寂寞。






开工的第二天就去了Sakae Sushi(虽然这盘美味的寿司最后不是落入我的五脏府),不过算是第一次光顾啦 =)

我承认我对吃这方面是很吝啬(非常看不开)。我的观念就是:用吃大餐的同样价格养活自己一个星期(甚至更久一点)。所以,我会宁愿逛Tesco买干粮周末不出门,也不甘愿花钱去吃火锅(当然,庆生会或特别节日我会赏脸的,所以不要不约我!!!)

我这个人很难服侍吧?所以我Self-service咯。


简单的食材,就可以开锅了。

实习期间我们被分开在不同的房间,
却终于一起开锅煮食,是不是很搞笑?

佳馨也加入我们了!

我们三人一面吃一面说Witness的坏话,还哈哈大笑,简直当我的临时室友不存在那样,太坏了,呵呵。


Yam生日我们去吃的台北101,味道还不错。

心血来潮还学人家煮红豆汤来喝。因为我看见宿舍管理家门外一大丛的班兰叶。每次经过闻到那香味就想起了妈妈煮的糖水。

结果,我真是败给我自己了。煮了两小时的红豆还不熟。于是我就打电话回家问妈妈。

“傻女儿,我头一次听说有人用饭锅来煮红豆汤的。你有隔夜用水浸着它们吗?不然红豆是不会熟的。”

我的天啊!我果然是没有烹饪常识。还好经过两小时半的等待,我还是成功了。不过还真是浪费电,真不环保。






有时去买蔬菜会捡到便宜货,新鲜又吃得饱,开心~



看我的蔬菜多么的清新。



与悦和她的母亲去吃的早餐板面



面包可以当我的午餐和晚餐




斋戒月的食物,只需区区的RM1.40,超便宜。
不过从前的Bazaar如今只剩下孤伶伶一个档口。



这也不是家乡味(妈妈不爱煮甜菜肴,不过我偏偏爱吃鸡蛋炒茄汁黄豆),
有时候,只想让室内有米饭味飘香,就有回到家的温暖。

不过我玩masak-masak的日子也只有短暂的七月而已,八月当我回到泳池训练时,晚餐都和队友在外解决。体力消耗后胃口变大了,钱也很快花光。

不过,我很高兴有Mandy这匹老马,我总算有机会到槟城各地的小贩中心吃遍道地美食。我们每次训练后午餐时间都被拖到下午四至五点,她总是知道要带我们去那里。

Batu Lanchang、七条路、PulauTikus等等我在大学两年不曾踏足的地方,现在我终于知道吃好料要问谁了。

Pulau Tikus警察局对面的茶餐室里闻名的云吞面。
卖相看起来像炒河粉,味道很特别。那里的Pasembur和福建面也很好吃。

实习生活结束了,比赛也结束了。回到家里,吃根本就不是问题。我那天生勤劳的妈妈每天一早就张罗吃的,就看我们要几点用餐,要吃多少而已,不必操心要吃什么。








回到家就有爱心NasiLemak。独家Sambal,只此一家。

纯粹要秀幸福“晒命”一下。咦?不是说我要学烹饪吗?怎么妈妈都一手包办了呢?=)



开另一扇门:我要学摄影!


又是整理相片库的时候了!

这是我在Bon Odori的小小收获。


爸爸,其实看什么表演也不是最重要。
长大后我会记得你曾经让我骑在背上。
两个老外爸爸(不确定其中一个会不会是叔叔还是兄长)让两位精灵活泼的小女孩骑在各自的背上看表演。可以看得出他们很乐在其中,还跟随音乐的节奏起舞(摇摆身体)。由于两位小女孩“高高在上”犹如双子塔,不难引起旁人注目的眼光,大家也纷纷拿起相机把焦点对准他们(包括我在内,不过我不敢太张扬,所以偷拍他们,嘿嘿)。

霎时间,台上台下相互映,煞是有趣。他们四人知道大家都在拍他们也没有表现得特别避忌,反而很自然的让别人拍个够。这也许就是老外爽朗的个性吧!

他们远道而来在马来西亚度假,也顺便观赏日本文化艺术,然后我们又看他们那么逗趣,这也算是某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吧!

哈哈,以上是本人的偷拍作品。我的Ipod在夜晚灯光不足时拍摄效果非常不理想,现在就来看看专业水准吧!

        







(照片来源:取自fb朋友Ch'ng Oon Tian的图库)

哈哈,一比之下我的很逊色吧!角度和灯光都差太远(就是器材不好所以不敢走太靠近嘛...)

不过话说回来,比较靠近镜头这位小妹妹明显比较外向,她在背上不断动来动去,脸部表情也很丰富。她还“教唆”她的姐妹把头往后仰,非常调皮(不过很可爱)。她的姐妹就比较文静斯文,一直乖乖的坐在爸爸的背上,很有公主的气质。(那么她的姐妹就是顽皮公主了,呵呵)

嗯,这些日子以来都用Ipod来照相,不断摸索拍摄角度、光线的问题如何使照片拍得更好。最近还阅读了关于摄影取小景的学问。我觉得我已经准备好了,我需要一架“大玩具”来让我不断的练习。比起之前的我,买单反相机(DSLR)已经不是仅仅为了满足虚荣感,而是,我真的想学摄影啦!!!

资金赶快送进我银行的户口,让我美梦成真吧!

关于摄影的文章,个人觉得非常有帮助,尤其是对还没中摄影毒的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