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你的生日,我依然记得。
我第一时间发了简讯祝福你。本来,我想直接打过去跟你说生日快乐。后来想想,你应该比较想接到你比较在意的人的电话吧!
你马上就回复了我。呵呵,也许你没有在讲电话。二十二岁,一个不带任何象征意义的年岁。不过它告诉我,五年了,所以应该过得更快乐。
你也一样。*pinky promise*
Friday, 8 June 2012
Tuesday, 21 February 2012
Knowledge will give you power, but character respect.
My secondary teacher who inspired me to LEARN chemistry.He once told me"If you have no idea what're you going to do in uni,you'll just allow yourself to waste time."
Thursday, 16 February 2012
后记:
为什么突然会有写这篇文章的念头呢?都已经是过去式,为何旧时重提?
回忆是费力气的事,尤其是回忆九年前的点点滴滴。惊讶的是,当我慢慢去回想时,原来我记得那么仔细。
花了三天的时间去敲打文字,中途思路被打断写不下去,还在想到底要不要完成这个故事。很担心不知道哪一天被他发现了会怎么想。
如果以一生的角度去看回这段日子会不会好一些?万一我有什么不测,就当作是留给自己的遗书。里面包括了我整个中学生涯的记忆,不怎么特别,像流水帐,可那就是我啊!
岁月改变我们切入回忆的角度,趁记忆还犹新时把它完整记下来。十年后,我还会想起他吗?对他的记忆会不会随着一阵风而消失得无影无踪?还是陪着我终老?(后者的可能性好像比较大)
短期内我可能接受不了他开始和别的女生交往。可是我和他的生命渐行渐远就是不由得我不接受的事实。
我的大学生活也是缤纷多彩的。他的生命那么充实,我也不应该停留在原地。
那天,我们在马六甲之旅讨论到了“金银铜铁”论。不知不觉我已经大二了。“市场价值”在慢慢萎缩吧!
呵呵,感情的事急不来啊!二十二岁的情人节依然是单身(这个节日太商业化,打击不到我)
无数个孤单的日子才是最折腾的考验。
哥看日渐失去活力的我那张忧愁的脸“你是少了爱情的滋润”
我不信邪,依我看,为这个新年设新的目标去冲刺吧!
等待爱情的同时,慢慢把自己从过去的片段中抽离,释放那个不愿离开的我。
这个才是我书写的目的。
感谢主让他出现在我年少的岁月。
P.S:多亏了我家那三年级就人小鬼大的子轩,给了我灵感的源头。以下是那天下午的对话。
“姐,我有一个初恋情人哦。”
“是吗?那你有没有牵过人家的手啊?”
“Err…是有碰过一下她的手啦!”
“这也算哦?”
“那,姐姐,你有初恋吗?”
*我把它张贴在这里。希望有人无意中看了我的故事,认出了他的身份,也请默不作声,尊重个人隐私。谢谢!*
½初恋(三)
直到有一天,当我的情绪冲破那个点时,我决定对他抒发我的感受。
“我有很重要的话要对你说。”
“非说不可吗?”
“嗯。”我态度坚决的点点头。
放学后,我跟随他到空无一人的教员办公室。
他打开了电脑。我在他旁边坐下,很努力地平伏情绪。
他看我挣扎了良久还说不出口,望着我轻声道“说吧!我不会让我们的关系因此改变的。不前进,也不后退。”
我停顿了一下,吸了一口气,目光始终停留在地面。
“也不知该怎么说,可能就是会有点舍不得吧!”
沉默了片刻,我站起身头也不敢回,疾步走回三楼的课室后才让如释重负的眼泪掉下来。
那天起,反而是我自己在逃避他。
没有人注意到我们之间的变化。考试近在眉睫了,谁闲着好管闲事了?
~~~~~~~~~~~~~~~~~~~~~~~~~~~~~~~~~
考完试那天,我的心情异常沉重,不知何时有机会再见到他。
我过后给他拨了几次电话,他不再和我玩兜圈子的游戏,他的语气很冷漠,我的心都寒了。
“你为什么这样对我?”
“那你觉得我应该怎样?”
“我永远都猜不透你。”
伤痛到最深处时,心都被掏空。
~~~~~~~~~~~~~~~~~~~~~~~~~~~~~~~~~~
成绩放榜后,同窗们各奔前程。我,竟然不知道要如何是好。一心以为进得了大学预科班,结果落了榜的我原来没有给自己留后备。
后来,我听说他毁约(奖学金)回国了,奔向读医科的路。
我犹豫了几天,最后放手一搏了,主动先联络上他。我尝试告诉他我当时的状况,希望他能给我一些宝贵意见。
我没有看错人。
他要我去思考我到底要的是什么,又根据我家庭的经济考量,帮助我去分析我有的选择。
后来他做出了一个结论,我应该留下来念中六。他劝我好好的念,他对我有信心可以考进本地大专。
其实当时我已经重新踏进校园了。我要的只是一把肯定的声音。
有了他的鼓励,我勇敢的去面对我的命运。
~~~~~~~~~~~~~~~~~~~~~~~~~~~~~~~
无论如何,我也任由眼泪流了足足半年。我很想念他,还有那段逝去的岁月…
那段日子,每次只要经过他家那个路口都不断提醒我曾经拥有快乐的时光。
在那个充满太多不确定的人生转折点,大家都自顾不暇,谁也不敢论断谁的决定。昔日并肩作战的“盟友”也只是简单的说了句:“也许上天对你另有安排。
”
而他的声音却那么坚定、那么清晰。隐约牵引着我的道路。
~~~~~~~~~~~~~~~~~~~~~~~~~~~~~~~
那年,十八岁的我在一次机遇下接触基督信仰,我信主了。
生命就是那么奇妙的吧!祂的安排就是让我遇见祂。
2008年11月,那是美好的一天,从此光进入了我的生命。
当我结束那一年半磨练人意志的日子,抬起头仰望天空时,我微笑了,我看见了曙光。
~~~~~~~~~~~~~~~~~~~~~~~~~~~~~~~~
2011年7月,收到理科大学的录取信。走向世界的大门打开了,我终于熬出头了。
我想到了他,那个曾经让我流泪让我欢笑的他。
我内心充满了感激,那段阴暗的日子都已经过去了。
如果你问我,中六是一条好走的路吗?
我只想说,如果你想成长,就去念中六吧!
~~~~~~~~~~~~~~~~~~~~~~~~~~~~~~~
大学第一年,槟城,新的开始。
我人生地不熟,朋友也不多。我不时还会打电话给他,他跟我聊了很多。我觉得我们像回到过去一样。
原来,我对他念念不忘。
他的身影在我的生命挥之不去。
我告诉他,他的背影照很好看。
他面子书的头像就出现了那张照片。
每年的六月八日,我都不会忘记发简讯祝他生日快乐。
~~~~~~~~~~~~~~~~~~~~~~~~~~~~~~~~~~
碰到了我你也许真的很倒霉,被我缠了八年还摆脱不了。
没错,对你我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我最后还是问了那个憋在我心里打不开的结。
“你有喜欢过我吗?”
答案已经不再重要了,谢谢你到最后都选择了守护我的尊严。
谢谢你曾经让我握着你的手。
谢谢你给我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你还是当初那个你,无论发生什么事依然保持理性的你。
到最后还会为了一封简讯陪我吃饭的那个人,我坚信我没有后悔过。
~~~~~~~~~~~~~~~~~~~~~~~~~~~~~~~~
故事没有两情相悦成全我的初恋,回忆聆听我述说的思念。
当一切不再回头,我愿意让它和逝去的青春一同埋葬,滋润心中那片土。
(完)
½初恋(二)
进入他的家,我才发现真正的他。
之前就听闻他和妈妈的关系很密切,在家里就让我见识了他们的互动,而且是全家人的关系都很融洽哦!对于当时和家人关系很恶劣的我,好像进到一个模范家庭。
在家的他很不一样,感觉上比在学校里的任何时候都开朗,会滔滔不绝的说个不停,还会向妈妈撒娇。
我好像重新认识他。
~~~~~~~~~~~~~~~~~~~~~~~~~~~~~~~~~~~~
高二(中五),中学生涯的最后一年。
领到摩托驾驶执照正式在路上行驶的那次,我记得,我去了他的家。
他好像很感兴趣。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常常闹着要到他的家。(没记错的话,当时我们必须交上一份化学Project,需要大量的网路资料,于是我这个电脑白痴就找上门了)
在他的家,可以发现很多好玩的事。
每次去他的家之前,我们都会在电话里“耍花枪”一番(当时用的是家里安装的固定电话),他总是一开始不让我去,而我又以百般理由说服他我非去不可,每次他都拗不过我的“苦苦哀求”让我得逞。
好几次,我在他家一待就是整个下午,他连校服也没换。我总是问他我是不是在打扰他,可我还是不愿意离开。
很多时候,家里只剩下我们两个人,他母亲好像也挺放心的。(反正我们也没干什么,就只待在电脑前讨论功课)
有时,他的双亲都在家,我们在同一个客厅里,偶尔他们会走过来说几句家常话,也会和我聊上几句,却从来不干涉我们的讨论内容。
他的父母很恩爱的。
有一次,我转过头看见他们在安静地对话,那画面很美。我好像突然明白,他的好脾气大概也是被这样的家庭气氛熏陶出来的。
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当我们的脸在电脑前挨得太靠近时,我可以感受到脸蛋一阵发烫,还有心跳的加速。
他的体温透过肌肤的碰触散发在我身上。
在他的家,很放松,也很舒服。
很多年后,我发现我多么希望光阴可以一直停留在当时的我们。
~~~~~~~~~~~~~~~~~~~~~~~~~~~~~~~
慢慢地,我发现我很依赖他。
只要是关于电脑的问题我首先就会想到他。我没有办法不佩服他在电话里也可以教我该怎么做的能力。这家伙,大概是把电脑里程序的画面都印在脑袋里了。
话说有一回,我这个电脑白痴真是笨到家了。当时大家都已经在用Pendrive了,我却把辛苦完成的Project存进Discket里(这玩意儿已经在市上绝迹了吧?),当我准备让他打印时,才发现里面是空的,最要命的是,我没有存到任何副本!
这回玩蛋了!我熬夜赶工的心血白白浪费。我崩溃了,伏在电脑桌前欲哭无泪。他对我说:“你拿我的回去参考吧!再补做一份应该可以赶上。”
我没听错吧?他要借我参考他的作业!(不要忘了他是个公认的自私鬼)
后来,他还帮忙我edit兼打印整份五十页的作业。
说出来也让人难以置信吧?他竟然对我那么仁慈。
~~~~~~~~~~~~~~~~~~~~~~~~~~~~~~~~~~~
偶尔,当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心时就会问他“为什么你都不让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我都在猜呢!”
他不回答我的问题,微笑着继续看报纸。
我不死心,他每次这个样子我就紧握他的手臂不放,他笑而不答。
有时,我心血来潮时甚至会抓着他晃呀晃的,或索性凝视着他久久。那个时候的我真的很任性。
~~~~~~~~~~~~~~~~~~~~~~~~~~~~~~~~~~~
那一年,我和同座的LY闹得很不愉快(后来我干脆擅自调换座位,“抛弃”了她,也丢下了我们的友情)
毕业年的代名词:不确定方向、不相信友情。
我在班上也控制不了本性,常溜过去骚扰他。我想,我这样高调,全班三十八个同学中十之八九都看出我喜欢他了吧!
他依旧没有表明他的立场。
当年的那个画面一定很滑稽吧!一个爱作白日梦的女生不断纠缠着班上最优秀的同学。
~~~~~~~~~~~~~~~~~~~~~~~~~~~~~~~~~~
月考成绩放榜,D超越了他,取代他一直稳坐全级第一的位置。班上议论纷纷。他若无其事地坐在位子上阅读《Newsweek》。我怕他难过,坐在他旁边“安慰”他。
他放下手上的杂志,耸耸肩,用平淡的口气说:“我不在意这些呀!排名这些都不重要,这些事毕业以后也没有谁会特别去留意吧!”
我松了口气,一开始还为他担心呢!(真是低估了他)
他从来都没有改变过。从我认识他以来,他不喜欢在班上做功课,当班上同学分秒必争地趁空档温书时,他就在角落的座位处之泰然地专心读他的刊物。丝毫没有被班上为了准备考试而营造的紧绷气氛感染。
他看似与世无争(别人的确为成绩拚个你死我活的),可是以他那么有分寸的性格,应该另有打算吧!
果然,不必等到大马教育文凭的考试,他就已经成功申请到了一份条件不错的奖学金,铺向新国的道路在他毕业以前向他展开。知道这件事后,整整一个星期,我的心情很低落,始终按耐不住内心的郁闷。
至于我,叛逆的灵魂对班上个个高材生“考全A大过天”的模样十分厌倦,当H不胜其烦地对我念她多少个夜晚在挑
他的未来有着落了,而我呢?成绩不上不下,前途一片茫茫。
我故作镇定和他聊起这件事,他心情蛮愉快的。
(待续)
Wednesday, 15 February 2012
½初恋(一)
从青春期开始,一直没有男生跟我说过他喜欢我。
话说升上中一之后,身边的朋友有的都开始拍拖了。样貌和先天条件都占尽优势的LY、V、C及WY更不必说,追求者涵盖了校园里的同龄的黄毛小子和上午班的学长…还有,校外的阿飞哥。
2003年,我们十三岁,那个情窦初开的年岁。
~~~~~~~~~~~~~~~~~~~~~~~~~~~~~~
对他最初的印象,是被他梳理得整洁光滑的KARIPAP头,(就是用发胶定型,风吹也不动一下的那种),,老土的眼镜框(当时流行无框眼镜,最受女生欢迎的离子烫技术也还不普遍)长得瘦瘦高高,每天带便当上课还有被烫得不会起皱的校服--一幅老实的书生样。
他总是一幅自我清高的样子,老师不在时,男生在班上讨论足球,比较幼稚的就在互相追逐嬉戏、喧哗,他就安静的留在自己的座位阅读英文报《The Star》。他还常常去图书馆借那些厚厚的英文小说(在华校念书,他的英文程度我不必说明)。跟同龄的男同学比起来,他确实是个另类。
不仅如此,他有个坏习惯,俗称“翘椅子”(坐着的时候只用椅子的前腿支撑着,后腿被抬到半空中)。偏偏在他后座我看不过眼,伸脚一跩硬是把他拉回地面。
他转过头来“你这样和新朋友打招呼的噢?”
这是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
从此,他和我对话都很不正经,常常故意答非所问,不然就带我“游车河”,兜了个大圈也不要告诉我答案。我说他根本就是“心理变态”,处处为难我,要我不断哀求他才回答我的问题,或把东西借给我。
后来,我才知道他的母亲是我们学校上午班的其中一位教职员。
他的人缘比班上另一个高材生D逊色很多,他从不让功课借给同学抄。(D的本子交到老师手上时已经被翻烂,有时他的答案的副本还被传到隔壁班去,而这位被标签“自私”的家伙却总是等到最后才把本子交上去)。
他就是这样,不在意别人用什么眼光看他,也不费力去解释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后来,中二我的成绩一落千丈(年少的叛逆因子开始作怪,不断思索读书、考好成绩的意义),没有机会再和他同班。他却依然是高材生,在校内外的学术和课外活动越来越活跃,知名度也蛮高(却没有听说有哪个女生暗恋他…)
那些放学后在图书馆遇见他的日子(他等母亲下班),我都莫名地开心。我总爱问他很多奇怪的问题,他就和以往一样作弄我,然后看我在他面前抓狂。
~~~~~~~~~~~~~~~~~~~~~~~~~~~~~~~~~~~
在二年三班,生性爱炫却又异性缘极佳的H从中二与我邻桌之后,天天抓住我不放要我听她的“情史”、“威水史”云云。都说了我有与生俱来的聆听者的特性(加上配合环境的需要),一直都只有听和羡慕的份。(我说H和我真是纠缠不清,她的故事我一听就听了七年)
我在少年期的自卑感慢慢滋长;不讨喜的外表、顶着男生头,身型又较一般女生高大,我也不指望会有人追我,初中,还是安分的念书吧!
我的中学生涯,大部分的记忆就是放学后留在图书馆做功课、读书。虽然有时候一些同学和我一起留校,不过我还是喜欢一个人。(到现在,我都很佩服当时的自己,校服从早穿到晚上,长时间独自一人也不怕寂寞)
其实,某种程度我觉得我和他挺相像的:常常孤军作战、在人前隐藏真我。
如果说少年的岁月有什么遗憾,大概就是没有机会结交到一班生死之交吧!本应疯狂、多姿多彩的中学生涯基本上我过得很平凡。
虽然到最后也搞不清读书的意义,中学的岁月却淹没在埋头念书的日子。
回想起来,是他启蒙了我读《哈利波特》,他没有跟我解释书里的内容有多精彩,只让我自己去看。中三,我开始迷上长篇小说。后来,我的书橱里一半以上的收藏是翻译小说(英文程度太烂)。
~~~~~~~~~~~~~~~~~~~~~~~~~~~~~~~~~~~
高一(中四),我再次和他同班。
那一年,他从此取代D成为全级第一名。大部分科目的最高得分都被他“垄断”。
那一年,我却暗恋了一个爱打篮球的转校生S,学校“风云”人物之一。同样是书生样,高高瘦瘦,(他还是学校里粗框眼镜潮流的先锋),与他比起来,S却是个十足的“烂仔”,行径高调爱出风头。我和S一句话也没说过,他也不认识我。莫名奇妙地,我却喜欢上他和伙伴在球场上奔跑、挥洒青春的生命力。
也许,我比较喜欢阳光型男孩吧!为我黯淡的中学生活增添色彩。
那一年,我最爱做的事,就是留校温习功课、补习后等到傍晚,在球场旁边的树下看S和他的朋友打篮球,然后心满意足的坐校车回家。
后来,我还跟S告白过,在他毕业之后的一年后。在篮球场边。
呵呵,不要感到太惊讶,稍微了解我的人,都大概可以猜到我会作这些“傻”事。不如这样说吧!我不擅长压抑情感,喜欢就喜欢嘛,说了总比后悔好。
那一年,中四理甲班冒出了三对郎才女貌的情侣,一时成为佳话。
那一年,我在三位老师面前无礼(其中一位还是主任),一时成为班上最不尊敬师长的头号“恐怖分子”。
那一年,我自告奋勇要求和他同组作Presentation。
那一年,我第一次踏入他的家。
(待续)
Wednesday, 11 January 2012
恩典临到
教会,还是值得去的。
我要借用Philip Yancey的话“I rejected the church for a time because i found so little grace there.I returned because I found grace nowhere else.”
这个学期,经过无数的“church hopping”后,我又回到了这个地方,这个曾经让我感觉不舒适的教会:吵闹的音乐、唱诗歌时进入忘我境界的人们、陌生语言的祷告词、像激励大师的讲员…充分的理由让我不再出现在教会。
来槟城生活快一年半了,我告诉自己,找个“避风港”停留下来作个每周日上教会的基督徒吧!为了让这个决定有个更坚固的基础,我读了Philip Yancey的《何必上教会?》
“落单的美好灵魂…就像独自燃烧的炭火,只会逐渐冷却、不会愈来愈热。”
不想这成为我生命的写照,可我是还让自己拖延了一个学期,为了满足一个“选择的自由”。
现在,决定再次回到教会的第一改变:不准再论断/评价任何一间教会、任何一位教友,从一开始我就没有资格,也不应该当个旁观者。
~~~~~~~~~~~~~~~~~~~~~~~~~~~~~~~~~~~~~~
这次,我觉得回来是正确的决定也不是为了别的,而恰好也是当天的信息--恩典。
我记得距离上一篇帖子之后,我的生活比较平衡了,可是之后我还是很努力的克服一些挣扎。
我是一个很“skema”的人。我承认从小就很用功读书(还好妈也把我生得不会太笨),我知道考试要怎么写才不会考得太烂。如果说,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这个教育制度下(exam-oriented)的产物,我肯定避不了。这么说吧!我的自信心一直建立在我懂得多少知识,又知道如何表达出来。某种程度上,我以这样的方式去克服生活上我不比别人起眼、不比其它女生受欢迎的自卑感。这样的生活方式渗透了我对信仰的认识。我(曾经)知道如何向别人解释/说明我的信仰(我也享受别人认真聆听我说话的眼神),我还可以告诉你如何应用在自己身上。在别人看来,我应该不至于很糟糕。顺便一提,我也是个很情绪化的人。
可以的话,我死都不愿承认我是一个很悲观的人。
接受主的三年后,大学第二年,我经历了一段浓得化不开、绝对的寂寞感的日子。也许,我忽冷忽热的信仰已经支撑不住我的生活了。离开教会后,那邪恶的通顺无阻地hack进了我的思想。无数的周末,我绝望地一整天呆在房里,孤单一人被内心的恐惧吞噬。很多次我走到窗边,站在七层楼的高度望下去,看着看着竟然有股冲动想一跃而下。
我当然很清楚我没有自杀的勇气,可是我发现我真的很不对劲。我数不清我内心的恐惧:一再重犯的错误、太多想得到的东西、不确定自己的方向,我开始怀疑不会再得到主的饶恕。(是的,我竟然鄙视我自己不被原谅)
我根本没有办法专心读书、救生的优等评估(Award of Merit&Distinction)能不能过关还是个未知数(计划下学期当教练)。整个学期,这种过度忧虑的阴影笼罩着我,挥之不去。想到家乡的妈过得也不好,我有段时期连电话也不敢打。我还记得有个晚上,我四肢摊开的躺在地上,流着泪哀求着主的怜悯。
我很怀疑我的价值,我到底是谁?
我一直在想在KL那两个月的日子我到底学习到了什么?我不是故意让自己离开家、与无(国)家可归的孩子们一起生活吗?为什么回到大学以后我的生活搞砸了?是不是无法抽离那份服侍的重担而堆积起强烈的无助感?
这样的一环接一环扣下去,生活简直是M.I.S.E.R.A.B.L.E.
恩典,在我灵命低潮剩下微弱的信心时临到了。
“在基督里的成熟是更了解神的恩典和饶恕的深度,不是达到完美的假象,而是持续活在神的臂膀中,紧紧相随而停留,即使在我的软弱、失败中。”《丽质天生》
迷茫的雾气渐渐散去,我开始搞懂了一些事:基督信仰的核心-恩典
“恩典不是靠行为...”以前我听太多了,原来我没有弄懂。
“恩典不是靠行为...”以前我听太多了,原来我没有弄懂。
在这个人性坠落、充满着罪恶设定的世界,心碎是必然的,伤痛也是无法避免的。明白这些后,我所经历的就没什么大不了。这只是我人生的一部分,它让我看清那更关键的-神的恩典。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the world cannot do.It cannot offer grace.”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the world cannot do.It cannot offer grace.”
当我读了《恩典多奇异》这段后,真相完全被解开了。
“Many years ago I was driven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two major causes of most emotional problems among evangelical Christians are these:the failure to understand, receive, and live out God’s unconditional grace and forgiveness;and the failure to give out that unconditional love,forgineness,and grace to other people…We read,we hear,we believe a good theology of grace.But that’s not the way we live.The good news of the Gospel of grace has not penetrated the level of our emotions.”
这本书我买很久了,现在我才打开它。
2011年12月31日,我的救生游泳测试通过了,它对我的意义很重大,代表着一个里程碑。在一个低落的学期,还可以完成一个对我是不可能的任务。因着恩典的临到,我做到了。
我不会再去问是不是进错科系?或当初执意要在KL当义教是不是错的选择...这样否定式的问题。因为我已经知道我是谁,我是被恩典祝福的人。当亚伯兰被神呼召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到到神所指示的地之前,神就应许会赐福给他。(出埃及记12:1)。对于未知,知道自己已经被眷顾的确据才是最重要的。
恩典,我终于明白它多么宝贵。
~~~~~~~~~~~~~~~~~~~~~~~~~~~~~~~
那位牧师用《马太福音》6章25节解释了十字架的救恩。“如果说恩典让基督徒更懒散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因着恩典,我们更应该活像个得救的生命…”
2012年的新愿景,活像被恩典祝福的人。
Reference:
杨腓力《何必上教会?》(Church:Why Bother?)
Angela Thomas《丽质天生》(Do You Think I’m Beautiful)
Philip Yancey《What’s So Amazing About Grace?》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