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玩味,出发前,详阅过无数次行程表以后,其实整段旅程我并没有对任何一项“亮点”特别的期待(比如说有些团友是冲着徒步登山而来,有人特别期待与猎鹰合照,有人报名是为了骑马。。。)我倒是觉得反正我对吉尔吉斯的认识几乎接近零,也不像其他成员足迹步遍多个国家而累积了某种程度的视野,所以就以一颗倒空的心去拥抱这段旅程中所有的遇见。
反而因为我欠缺出国的经验,我把心思都专注在装备上,深怕遗漏了什么重要的物品(买了人生的第一个50L的大Backpack,特意为了Trekking而去买了一双好鞋,还因为怕冷而跟妈妈的朋友借来一套冬天大冷衣)。
不过我只想说,若非在夏天经历了一场令人直打哆嗦的冷天气,我还真不知道蓝天白云所带来的生机。在Altyn-Arashan的第二天早晨看见太阳升起温暖大地时,我竟然莫名地感动。
当我们抵达Karakol 的那个下午,雨就开始下个不停。一直到我们隔天去参观Sunday Animal Market时,天气都没有好转。我开始感到失望和担忧,两个小时以后我们就要开始徒步登山了,心想沿途一定看不到美景了,而且连续5-6小时的徒步,我们肯定都变落汤鸡了。
还好,当我们抵达徒步的起点时,雨点变小了,前半段大部分的路程一直很顺利,尽管雨下得断断续续,可是还是毛毛雨,我们把一次性雨衣从包里掏出套在身上,脱掉,又塞回包里。这几个动作重复了几遍可是还不至于影响我们的兴致。大家走走停停,松木林、河流、一路上的野花等“谋杀”了不少菲林。
午餐过后有几段叫人挺吃力的斜坡,平时有运动的我竟也开始感到累了(我承认我是一个受不了走远路的人,这也解释了为何我没有特别期待徒步/健行),加上沿途一直看到几乎一样的风景,我开始产生“审美疲劳”。
后来,雨势渐渐变大了,那才是我们挑战的开始。剩下的3公里路程,我们一直不断在倒数什么时候到达终点。其实在对有徒步经验的人而言,这次的路线是属于轻松,没有难度的(我也这么认同),不过这场雨,的确让大家感到很丧气。最后的那一段下坡路,看似我们要露营的地点旁的小木屋就在不远处,区区二至三百米的路,却感觉永远都无法到达。雨水完全渗透进我们的鞋子里,那是让我们感到最不舒适的部分。(我可怜的Adidas Clima Cool呀,第一次出勤就来这个~)
尽管如此,当时的我是完全没有抱怨什么的,至少上半段的路程还是美好的,我们已经拍了不少照片。出乎意料的,我并没有因为坏天气而感到很沮丧,而且还鼓励其他队友们。
我生平第一次看见放牧的草原(虽然还不算平坦宽阔)时,不自觉在雨中发自内心地微笑了。手已经冷得麻痹,心却是灼热的。我终于来到了,我的梦之土(Fairyland),一个让我耗尽储蓄无论如何都要来的地方。
到达营地时,我看见Ernist和我们的厨师们在雨中为我们搭帐篷,而早到的团友们,全都已经躲进小木屋的Dining room里,在暖炉边取暖、想办法烘干鞋袜。Dining room里还有其他来自欧洲的登山客,可说是非常拥挤。我们的团友当中有一些也实在只为自己着想的,硬是占据着暖炉不让位,让我们初抵步的人连钻到火炉边的空隙也没有。
我因为没带拖鞋上山,脚湿答答的很是不舒服,只想脱掉鞋子找个位子窝着脚取暖。由于Dining Room空间有限,于是我就决定走出去,到冷风溜进的前院去坐着。后来June也跟着出来了(这位不怕冷的姑娘)陪我聊天,我们的脚板叠在一起互相取暖。
待我的身体也差不多适应了外面的温度时,我们的登山小领队Ulan(讲得一口美式英语的年轻小伙子)从外头走进来对我们说雪峰现在离我们非常的近。我看见从他冒着一口雾气的唇里吐出“snow”这个关键字,也管不了当时自己打着赤脚丫,就急忙走到门边探头望出去。这一看我就兴奋得“哇!”一声,接着就冲出去。我捂着嘴巴难以置信,我的天啊!雪山就在眼前。
赤脚踩着的地面冷得我站不下去,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Dining room里冲,赶紧从包里取出我的相机,也不管鞋袜湿答答的就再次把它们套在脚上,迫不及待的疾步走回室外,拍下这壮丽的画面。
Ernist 当时就站在门外,我兴奋地告诉他“我看见雪了!”他指向我们的小木屋后的那座山,这一次,雪峰更靠近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雀跃得握住Ernist 的双手喊道:“I'm too excited, I see the snow!!!”
他看我这兴奋得像小孩的样子,就让我把相机交给他,帮我拍了两张和雪山的合照。我冷得直打哆嗦,内心却无比的喜悦。
![]() |
兴奋得眼睛睁不开,眯着眼笑的我 |
真的好冷啊! |
Ernist 说拍完了就赶快回到室内去取暖,免得冻坏。我却久久不愿离去,还跑到草原去,想更亲近雪山。后来雨再次下起来了,我只好回到小木屋外的屋檐下坐着,静观眼前的雪山。
后来林俐也来了,她说:“咦...虽然不像尼泊尔的雪山那么壮观,不过也是蛮美的喔。”
“我还以为是我太大惊小怪了。”这时我的情绪已经不再那么澎湃,平静了许多。
“不会啊,这一路走来吃了那么多苦,这美景,也是振奋人心的呀。要看雪山美景可是要先付出一些代价的哦,可都是值得的。”
林俐陪我坐了一会儿就去忙别的了,我继续呆在原地。其实当时的温度计显示周围的空气已经下降至6度。我没有觉得特别的冷,多亏了身上裹住的那件冬天大冷衣,还有就是刚才待在冷风渗透的前院的缘故,我很快就适应了屋外的低温。
温度计显示周围的空气已经下降至6度 |
这安排太巧合了。出发前领队林俐给我们的数据是这里的夏天大概维持在17-36度,所以尽管妈妈已经给我借回来一套大冷衣,我却迟疑着要不要把它带上(因为它占据大背包三分之一的空间),后来考虑到我的耐冷程度偏低,就执意把它带上。又因为我刚才待在前院而不是温暖的Dining room里,我才有机会坐在这里,自己一个人静静地看雪山。而后来我从Ernist口中得知这次夏天的天气难以预测,昨天山上下的那场雪完全出乎当地人的意料之外。不过也因为这样,我们这一团人才有幸近距离看见雪山线以下的山峰积起雪来。
![]() |
7.00pm 虽然光线偏暗,还不是雪山最壮观的时候,可是当时的震撼感是无法形容的。 |
我也仿佛可以看见一个月前那个一蹶不振的自己。那个因为对Viva Presentation拿捏不准,对旅程有太多未知,还有在感情上受创伤而黯然忧伤的我。来到大山大景前,一切显得多么渺小。那个为了一句话而痛哭流泪的我,今天在这么恶劣的天气下咬紧牙关走了这么远的路来到了这个地方。
实际上,我们真的没有因为失去了谁而活不了,而是我们轻看自己的价值。
我说,时间不是疗伤的最佳良药,被应许的肯定才是。这座雪山,对我像一种Affirmation一样:一路上也许会疑惑,可是祂是我们最终的答案,祂的创造,让我们不经意发现后发出一声“哇!”大大的欢呼。
世界无比宽阔,勇敢的出走,视野就更辽阔。我在大山大湖中,一窥上帝的永恒不变。
因为担心夜晚的温度会持续下降,也不确定雨会下到什么时候(雨水有可能会渗进帐篷里,而我们带来的睡袋耐不了零下的温度),于是林俐和Ernist就和小木屋的主人商量让我们一行人当晚在Dining Room里过夜。
小木屋的主人答应了,于是晚餐泡过温泉后,我们就齐心合力把桌子挪开,空出地方来打地铺。大家排排睡,免了留宿在屋外受寒,也不失为一个难忘的经历。我们还“收留”了另外三位来自波兰的女背包客,毕竟大家都是旅者,互相照应是应该的。
![]() |
排排睡,取取暖。 |
第二天早晨,接近五点钟我就起床了,天空依然一片昏暗,我们拍了一些照片,刚洗刷完毕,豆大的雨点再次滴下,天空又在下起雨来。我们忧心仲仲,林俐已经为我们想好Back-up plan, 要是雨持续下去,她将会想办法安排我们坐大卡车下山。
![]() |
5.00am 天色依然昏暗。雪山和迎风飘扬的吉国国旗。 |
雪山就在小木屋后 |
![]() |
让我们不至于露宿在寒夜、提供温暖的小木屋。 |
![]() |
Ernist和厨子们冒着雨为我们搭起的帐篷,结果在寒夜里派不上用场,大家挤进小木屋里渡过寒冷的一晚。深夜时,温度降至3度。 |
![]() |
在阳光下,色泽丰富的山。 Photo credits: Kean Eng |
阔别了一天的阳光,我才终于明白别人口中的“冬天的太阳”有多么的可贵。天空很蓝很蓝,白云一朵朵飘着,大地一片生机,空气也特别清新。
放晴了,大家的心情也特别开朗。而我只能说,走进这个童话般的世界,除了感恩,还是感恩。
不过下山时,倒是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我因为吃了早餐的牛奶羹(也有队友怀疑是因为我喝了泉水),肚子一路上都很不舒服,导致我心情很低落。
这时,天空突然下起雨来,仔细一看原来是冰雹。大家惊喜不已。
比起第二团的一路放晴,我们第一团的遭遇简直是“状况连连”。不过也因为这样,我们见识了林俐和Ernist所发挥的临危不乱,团员的感情也变得更深厚。当然,平安“存活下来”以后,在往后的日子我们才有一箩箩的美好回忆和“值得炫耀”的筹码,呵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